第二十六章 卿本佳人,奈何...擒贼?(1/2)
陈师道一丝不苟的给大家讲完三篇小雅,就收拾教案,散课离去了。
赵明诚忙追出去把四百文钱和之前留下的一份汴京日报递过去,给疑惑不解的陈师道解释道,“用了博士一篇诗和一些经义见解,这是报社给您的稿费。”陈师道却很有风骨,坚决不受,把钱还给了赵明诚,只留下了汴京日报。
赵明诚无奈,只好晚上回家把钱给母亲大人,托她偷偷转交给小姨。
陈家的情况,赵母是心知肚明的,经常偷偷接济小姨,被发现时小姨少不了被陈师道臭骂一顿,陈师道是那种宁愿自己饿死也不会真香的人,固执的难以言喻。赵明诚就经常看见小姨抱着母亲大人偷偷在后院亭子里委屈的直抹眼泪。
赵母偶尔提及小姨,也总是难过的掉眼泪,赵明诚暂时也拿这种问题没啥好办法,清官都难断家务事,更别说此时的大宋依然在延续着新旧党争。
........
中午吃饭的时候,聂昌带了一个金发金眼的人来见赵明诚,赵明诚初看还以为是外国人,后来看清五官才知道只是头发与眼睛有异,面貌还是东方人的面庞。
来者是王甫,和聂昌住一间宿舍,两人的关系还不错,这次聂昌就是来引荐王甫加入编辑部的。
赵明诚习惯性的在国学大全查找其资料,排除不符合朝代的同名人士后,赵明诚吃惊的发现此人竟是号称北宋六贼的王黼,因为与一东汉宦官重名,徽宗给改成后来的王黼。
是挺帅的,特别是那双电眼,简直无敌了,幸好没自己帅,不然这会就得和一旁的朱胖子一样,把脸朝向回廊,不想看王黼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样子。
“赵兄,久仰久仰,你主编的汴京日报我看了,很是新奇,听聂昌说你们编辑部还招外勤,在下虽才疏学浅,但忝为开封祥符县人,对城内大大小小各坊市都非常了解,斗胆请赵兄给个机会,定不负所托!”
说话间进退有据,赵明诚要不是知道有这货的资料,知道这货的德行,差点也被骗过去了,“王兄,实在是不凑巧,外勤这缺早上我给藏一了,目前藏一、贲远加我自己三人跑外勤,暂时是足够了。”
“那,不知编辑人员还有缺吗?”,王甫有点不甘心的继续问道,“在下虽不善长于诗词歌赋之道,但经义策论还是颇有见地,不知......”
“编辑目前是不准备再招的,资金有限养不起太多闲人。王兄不妨专心于科举舍试,这种报纸小道还是交予我们这些俗人吧。”这就有点不给聂昌与王甫面子了,二人脸色多少有点尴尬,但聂昌还是打着圆场送走了王甫。
“昨天晚上样稿出炉的时候,明明德甫你还说编辑稍微少了些,不然日报的出稿速度不至于这么慢。怎么今天就说满了。”聂昌见王甫走远,疑惑的问赵明诚,以为是嫌弃王甫才识不够,解释道,“我看过他历次的私试成绩,确实都是优,可以用的。”
“后面不准备招收太学生做编辑了,我初步想法是找太学里的学官们,或者在汴京赋闲或任闲职的文坛大家,毕竟我们一群编辑都是太学生,还缺乏点威信力,不足以服人。”
赵明诚也确实不打算再招太学生了,报纸虽然因燕乙可能有了高层基础,但是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然是要有高声望的人镇场子,最好的肯定是此时的文坛宗师苏东坡了,可惜他还远在海南,要过几年才会遇到大赦返回内地。
“说的也是,不过学官大都是历届上舍生员充任,有足够威望的好像不多,陈师道陈博士与赵鼎臣赵博士倒是文坛大家,以陈博士和你的关系来看应该是没戏,至于赵博士,太过年迈了,估计是没办法天天晚上和我们确定稿件的。”
聂昌还是很直率,没啥心思,也没有因为自己引荐朋友来面试被拒给赵明诚甩脸色,反而主动帮赵明诚出谋划策,急人之所急,是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这个还不急,新闻是我们目前的重头戏,也是我们报纸的最大卖点,我已经让云坊主找了几个在酒店混日子的厮波闲汉,以后汴京大小诸事不需要我们自己跑街窜巷也能一清二楚。至于文坛大家,我们还有时间慢慢规划,现在就是用新闻抢占市场。”
下午的御马课,实在是太过无聊,就那么两匹马,三十个人轮流骑,一个人还骑不到4分钟,简直是浪费时间,更无语的是,那马明显长时间负重,累的呼哧呼哧地直喘气。
最后一节是诸子百家选读,听了一会,讲的过于浅显片面,过分迎合儒家的思想去解读,总之不是赵明诚的菜。
就这样经过一下午的时间,沉浸于脑海学习中的赵明诚,也终于把诗经包括经解部分都顺利完成,明天再疯狂做国学大全根据诗经按一定要求生成的试题即可完全消化。
这样,他对马上到来的月底私试充满了期待。
.......
月上中天,长夜无声。
赵明诚完成一天的忙碌后,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