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李廌怼制科之弊(1/2)
鸡鸣时分,赵明诚从学案旁艰难的爬起来,伸了伸自己酸胀的胳膊和腿,这地方有些狭窄,他昨晚一直是蜷缩着睡的,自然有些难受。
活动了下身子后,赵明诚看了眼原本属于自己的床,此时床帘禁闭着,自是看不到美人春睡的场景,赵明诚在心里大呼可惜。
可等赵明诚打开门,准备去洗漱的时候,周女侠却打扮整齐俏生生的立在门外的柱子处看着自己,见自己出来,展颜一笑,如金乌破晓,雪融冰消。
二人各自去洗漱一番就在赵府门口集合,然后一起去太学。
在龙津桥边的面馆赵明诚问过周女侠后随便点了些早餐,令他吃惊的是,周女侠胃口可太好了,吃了一整碗大面连汤带面加一起都还没饱,怕女侠饿着没战斗力,又喊了老板加几碗。
走的时候,老板看周女侠的眼神都变了,带着一丝丝惊恐,而我们的周女侠却只是轻轻拍了拍有些发圆的小肚子打了个饱嗝。
面馆旁的茶坊里,早已坐满了人,当中一个文士打扮的人在念报。
今天的重磅消息无疑是朝廷又要开制科取士了,还没等茶坊的文人学子们欢呼讨论完,接下来一篇署名李廌的“制科”科普文章就给大家泼了盆冷水,还是从上至下淋了个遍。
文章先是说明了制科的待遇,制科入第三等相当于进士科的第一,入第四等相当于进士科的第二与第三,第五等相当于进士科的第四与第五,可谓非常诱人。
可接着文章又列出制科的合格率,自太祖以来,共开了20次制科,却只中了49人次,其中张方平是唯一中了两次的。
由此可见制科选举之难,绝大多数的应考者都是陪跑而已,每次中的人不过一掌之数。
李廌还是会玩,先扬后抑,把有意制科之人打击的更惨。
这还不算,李廌接着向大家说明了制科的入选前提。
一是进策论五十首,仁宗朝起就明确规定无论何人参加制举,都得先纳所业策论五十首,合格者,降朝旨赴阙。
进策虽未限定于某个考场内写作,但多达五十篇的要求,还要经过两轮严格的审查,可能都要比如今的博士论文难。
要知道制科可是有十个门类,分别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典坟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吏理可使从政、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以及高蹈丘园、沉沦草泽、茂才异等、书判拔萃。
而进的策论却要求必须“词理优长”,这直接把很多不善文辞的“非常之才”挡在门外,看看苏轼、苏辙兄弟当年的制科进卷就明白取才标准了。
正如赵煦准备开的军事类制科,就这录取标准,如“军谋将略,翘关拔山”之流即便是熟读兵法、智谋过人,也只能给文辞好但兵理差的人让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