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八十章 汴河水患

第八十章 汴河水患(1/2)

目录
好书推荐: 初夏的觉醒 开局黑科技只有我知道剧情 权游从领主爆兵系统开始 我孩子的妈妈是大明星 阴阳主宰者 我不是真的仙帝 我成为了光明神 我的孢子分身 诸神最后的希望 漫威修炼秘术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汴京城内的各处茶坊酒肆、面摊粥店到处可见看汴京日报的人,这已经成为汴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汴京日报今天的内容却有点一反常态,除了诗文小说板块外,包括头条与新闻板块、辩论板块、策论板块全部聚集汴河水患,俨然一个大型专题报道。

特别是新闻板块,按照赵明诚之前提出的设想,汴京日报每隔十天以后都会开展一次新闻回头看的活动,这个时间正好是官员旬休回来的时候,其用意不言自明。

第一个新闻回看活动正是汴京日报第一期刊载的汴河水淹民宅事件,李廌则更加深入的从其探讨扩大到汴河水患的层面,这也是赵明诚一直和他强调的,报纸工作者必须有社会担当。

汴京城内素有“南河北市”之说,即在汴京城的南半部分是汴河、蔡河(惠民河)沿岸地区最繁荣,而城的北半部分则是马行街、潘楼街、西市周围地区的商业经济活动最为发达。

据史料的不完全统计,汴京自太祖以来有记载的大小水灾就多达20次,大约每9年就有一次水灾,而每次水灾汴河都是第一大害。

而水灾一旦发生,轻则淹没街道,重则毁坏房屋,清洗一切所过之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给汴京城内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破坏。

根据汴京日报的跟踪调查报道指出,汴河目前的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余,一旦出现暴雨连绵与黄河水涨的情况,汴河就会有决溢之患。

其中尤以之前被汴河水淹民宅所处的水柜街为最,每逢水溢,这里总是一片汪洋,俨然一座城内水国,百姓在其中是不敢怒又不敢言,深受其害。

所谓水柜,是为了在水源不足的河段利用天然或人工湖泊储蓄水量,用于补足运河用水,类似于近现代水库的作用,是北宋政府为漕运所采取的一种辅助措施。

而城南济运坊的水柜街就是类似的产物,利用特意被挖低的水柜街两旁的大型引水槽储蓄水量,等汛期结束或黄河水源不足的时候,用于补充汴河漕运所需用水,以便往来商船能正常航行,多维持一段时间的河市。

而这样一个水柜街与其他街道有明显的高度差,地势过于低洼,一旦汴河发水患,水漫过河堤,水柜街自然首当其冲,被政府当成水患时泄洪的一个缓冲地带。

坊是济运坊,街是水柜街,此时你细品这其中的取名意味,内里的百姓不过是住在刀尖之上,随时有丧命之险。所以住在其中的百姓并不称其为水柜街,而是水溃街。

这也是为啥水柜街的百姓都是租客的原因,但凡有点钱的,都不会选择住在这么危险的地方,这里的房产也根本卖不出去,只是作为汴京底层人士的栖身之所。

当然汴河危险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水患,因汴河水源主要来自黄河,其水流湍急,河堤一带路人的人身安全自然也是值得汴京日报注意的一个问题。

尽管北宋政府采取了修建短垣等措施,但据汴京日报走访得知,不慎跌人汴河水中的安全隐患依然时常发生。

几天前汴京日报就报道了一个新闻,一群孩子在河岸旁打闹,一辆马车快速经过,孩子避让不及时被甩到汴河内。

湍急的水流迅速把几个落水的孩子卷的没影了,一个汉子当时在现场,迅速跳水准备营救,可水速太快,这个汉子不但人没救上来,自己也搭进去了。

针对这些问题,汴京日报花了几天时间在汴河沿岸四处查访,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是,河流沿岸树木尤其是榆树与柳树出现大量盗伐的情况。

二是,官府为保护沿岸之人不落水而修建的短垣,出现了多处因年久失修而产生断裂的缺口。

三是,河沙随意堆积汴河两岸,“自汴堤下之民居,如在深谷”。

汴京水患其实影响的也不仅仅是生活在其沿岸的百姓,也影响着河市的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