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血战瓜伊拉(1/2)
“轰轰轰!”
“乖乖!这拿破仑炮果然厉害!看着这弹着点的威力估计一炮下去能死伤十数人甚至更多!”
须知到友谊军从普鲁士人手里购买的火炮普遍是九公厘以下的,购买大口径火炮也不是没有,不过都在关瑞卿的炮师里。
普通的步兵师大威力,杀,伤,性,武器都是康格里夫火箭担任的。
当然秘鲁的火炮就算了,都是老式火炮。
所以看着拿破仑炮117毫米口径火炮,这么大的威力。张鼎福简直流口水了!真想把这些火炮留在自己这边,而不是临时调用!
算了,不想这么多了!
“告诉炮兵,重点照顾那几处工事和火力点!不给他们反扑机会!”
“是!”
虽然张鼎福这边打的猛,让巴希人伤亡惨重!但是巴希人也不是没脑子的。
面对国内直系部队主力打光的局面。
佩德罗二世大胆使用二线部队,采取车轮战或是添油战法这样的战术跟友谊军慢慢磨!
张鼎福也看出来了,这些巴希人是把他当成磨刀石,准备把已经钝了卷了的刀口磨锋利!
所以虽然友谊军处在上风,但是张鼎福很不爽!相当不爽!而且他也很捉急!再这么打下去,敌人老兵越来越多,自己这边越打越累,这是要输的节奏啊!
“召集营以上的军官,我们开会!”张鼎福也无奈了,没辙集思广益吧。
会议上。
张鼎福喝了口茶,严肃说到:“诸位,我们目前遭遇的问题很棘手啊,目前我们以老兵精锐的团营发起进攻,但是敌人都是新兵,不过敌人数量占优势。可以很快补充到缺口!
这是我们最大的缺点,不可以拼消耗!这是我们这几天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一旁的抚军使元康也说到:“师长的发言一针见血,诸位有什么想说的不管是改进的建议还是我们有什么不足,又或是出奇制胜的窍门都可以提出来!
大家集思广益。”
元康姓元,说起来元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最具体的证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铣。关于元铣,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书》上曾有介绍说:“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可见,元姓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
这位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铣,自然是后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过,他并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为,到了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了两支元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来源多端,血缘方面也不甚单纯。
不过一般人也就只知道拓跋氏(北魏皇室)改姓元。(咳咳→_→至少苟作者是这样。回到正题)
一个营长举手说到:“师长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吧,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来个拖刀计,回马枪啊。”
张鼎福眼前一亮,“说的有道理,不错,接着说。”
“我意思是我们先假装撤退,让敌人松懈,然后猛然杀回来!师长,您看呢?”
“说的不错。这个方案先记下来!还有吗?大家要向万营长学习,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师长,我!”另一个团长也出声了。
“好,邵团长你来说。”
“我看可以三路并举!”邵团长十分自信的说到。
“哦,那三路?”元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第一路就是继续正面强攻!但是多放炮,少冲锋。减少伤亡!”
“可以,接着说!”张鼎福听得津津有味。
“这第二路,我们出奇兵侧翼进攻,就像打架一样打他们的腹部!”
“这第三路,就要派一只小股部队对敌军火库等重要设施破坏,甚至斩首行动!”
“哈哈,这可真是一人智短众人计长啊!很好,记下来,我们最后再讨论。”
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张鼎福收获满满,不过他还是采取了邵团长的套路,至于万营长的方案作为备用。
友谊军趁着夜色发动了新一轮攻势,由于停火了半天休息友谊军势头更足!
“该死的,乔治!这些友谊军都不累的吗?我们这么多人轮番上阵都快撑不住了!”
“山姆,所以说上头把他们当成磨刀石啊!哈哈。”
“没错,对了乔治你知道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山姆,你消息可真够闭塞的。”乔治笑到。
“跟我说说吧!好乔治!”山姆充满了好奇心。
“好吧,一包牛肉干。”
“嘶!乔治你可真黑心!好,给你!”
“你可听好了,友谊军据说是东方来的。”
“就是那个留着猪,尾,巴。的清国?”
“不错,就是那个清国。”
“那他们怎么来到我们这?像十字军东征嘛?”
“你听我说啊!他们都是作为契约劳工来到南美的,结果秘鲁人欺负他们狠了他们就起义了,不是什么十字军!他们不信,宗,教。明白了?”
“嗯嗯,然后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