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蛋糕(2/2)
实际上在这边推广印刷术有一定的便利,因为内陆主要用的是拼音文字,总共就那么几十个字母,刻板起来相当简单,拼音文字的好处就在于此,便于学习推广,但相对的其也有短板,就是文字的读音容易变化,结果就是隔了几百年后人可能就看不懂前人所写的内容了,只能说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印刷术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这也是许多古代发明的奇妙之处,古人往往是在外部条件不那么丰富的情况下,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明白了其原理想要复制并不难,但第一个摸索出来的人其才华实在是令人叹服。
这边世界的篆刻,冶炼都有相当的水准,赵旭找来的基本都是最好的匠人,故此只经过几次试验就基本完成了复制,赵旭特意在军中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工坊,主要负责印刷文件,赵旭计划等局面稳定了就在圣域设立专门的印刷机构,除了文件之外还要印刷大量典籍以及教材,以便推广文化,他明白仅仅改善人们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是文化精神上的建设,只有那样才有可能全面改变这个世界,赵旭甚至想着必要时将这些技术向大众公开普及。
除此之外赵旭又一个在意的问题就是土地所有制,原本这边世界基本都是施行的私有制,结果就是领主贵族盘剥农民,而有钱的富人则大量兼并土地,最终导致许多原本人沦为雇农,这也就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之前起义军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与此有关。
赵旭清楚以这个世界目前的生产力以及观念,有些事还不能操之过急,但他还是打算做一些尝试,于是其在自己特别领的范围内开始尝试土地共有制,即大部分农田都收归特别领所有,并进行统一分配,交给农民们进行耕作生产,但与以往领主与农民单纯的隶属关系不同,农民每年只需缴纳收成中的一小部分即可,剩余的全部由他们自行支配,特别领官方还提供技术支持,农具租赁,甚至提供小额贷款,为此赵旭还在各地成立了官方支持的农业行会,以便贯彻相关措施,甚至特别领还出资在各地设立学校,医院,乃至养老机构解除农民们的后顾之忧。
赵旭的这些措施自然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但却引起了同盟中其他贵族集团的反对,因为赵旭的这些举动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结果就吸引了周边国家许多人移民到特别领,而赵旭对此的方针一向是来者不拒,这无疑就动了别人的蛋糕,当然由于赵旭如今的实力威望,大伙不便公开反对,可一直没停止旁敲侧击,一个主要论调就是这么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特别领这几年通过战争虽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钱总有花完的时候,赵旭也得为长远打算。
赵旭明白这些人劝说自己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的改革如果发展下去势必要得罪其中的一部分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过眼下这个实际还不成熟,故此赵旭对这些人尽量采取安抚,也刻意不让改革的步伐进展得太快,但这些人说的有些话也不无道理,这么多的惠农政策是需要财政作为支持的,而仅仅靠农民上缴的那些收成以及小额贷款等等收入肯定是不够的,自己必须开发新的收入渠道。
为此赵旭首先想到的是贸易,之前他在特别领搞得瓷器,茶叶,农产品等试验如今都已经逐渐成熟,伴随着种种惠农政策,这部分产业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如今关键就是打开销路,为此赵旭采取了两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