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的志向(2/2)
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和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乐十六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这位黑衣宰相相比于青田先生刘伯温而言,甚至来说不差些什么,更被人看为大明朝的李淳风,可堪破天机的代表人物。
作为一介文臣,可以说是到达了人臣的巅峰,辅佐了一位帝王,教导了两位皇帝。
仁宗在南京监国时曾辅佐过仁宗,也曾教过宣宗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可谓是有着师生之情。
那道人再也不复今日之前所见的淡雅平和,眼睛里泛着红光,展现着自己的贪婪:“凭什么那黑衣宰相辽广孝可以做到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能被世人所景仰,而我清虚子却不能?
凭什么?
我清虚子也自认为有着惊天纬世之才,凭什么?我也可以看破天机,难道就因为时运不佳,就因为它姚广孝挑了一个好时机?
现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可以一展身手的时候,我只缺一位良主啊,只要遇到良朱,相信我定会帮他一统天下。”
这一刻,他用的不是道家的自我称呼贫道,而用的是我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疯狂的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疯狂的想攫取公功名利禄,想做那人上人罢了。
见此人有些发狂,就是皇太极心里也是有些吃惊,却又是莫名的安心下来。
一个人不怕他强大,也不怕他有着什么通天才能,最怕的就是他无所欲无所求。
无欲无所求,到底是他真的是无欲无所求,还是因为给的不能满足他。
而如果给的不能满足,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满足他,若是有人能给他更高的条件。他岂不是可以轻而易举背叛。
所以皇太极心中一直有着一条用人准则,并且也一直践行着:一个人若是有所求,那就可以用,他只要能为朕所用,至于给了他的东西,朕还可以还收回来,洪承畴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那些沦为阶下囚的明国文臣武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