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滑雪(三)(1/2)
还未来得及感慨,监听音箱里又传出李龙的声音。
“学姐,咱们这有sm57话筒吗?”
沈剑晨一愣,一时不明白李龙是什么意思。
唐伟回答道:“咱们平常用的都是akg414。”
“那算了,凑合用吧。”
听到这句话,唐伟和赵刚皆是一怔。
一旁的马露露奇怪道:“这两个话筒有什么区别吗?”
唐伟道:“对普通人来说,基本没有区别,但长年混迹录音棚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咱们的电吉他和箱头箱体,最好是用sm57来录。
晨姐,你这位学弟真的是才毕业吗?”
沈剑晨没有说话,因为李龙根本还没拿到毕业证。
“伟哥,现在我先把拾音点放在高音中轴,咱们试试音色。”
唐伟暗暗赞叹,“要说这家伙没在录音棚里干过,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用箱体做效果,拾音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话筒放在高音中轴或者网的边缘对音色是有直接影响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搭档赵刚都不知道。
“哒哒哒……”
电吉他声通过监听音箱传出来。
李龙随即摇摇头,又把拾音点放在网的边缘试了试,音色低沉了一些。
“伟哥,我这边可以了。”
沈剑晨走上前来,对这监控话筒道:“小龙,要不然我来弹吧,录音室的吉他比你想象得要难得多。”
业内流行一句话:
一进录音棚,技术打七折。
有的吉他乐手,现场演出都不错,但一进录音室就懵了。
毕竟这跟现场演出不一样,节奏错一点就是错了,而且还会被无限放大,后期很难调整。
平时有些小毛病什么,排练、现场演出好混,一录音就全出来了。
所以,首先就是技术扎实,如果说吉他乐手能力满分是一百分,那么一般一二线会吉他的歌手会大概在六十到八十之间。
而录音室乐手至少得是九十五分。
其他乐器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除了技术超群,录音室吉他乐手还要具备良好的乐感,能够驾驭多种音乐风格。
最重要的是,这个乐手还得具备优秀的视奏能力。
因为歌手或制作人把乐手邀请过来后,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乐谱。
比如录吉他,通知晚上七点开始,前面录完鼓和贝斯,下一个差不多就是吉他。
前面录制不顺利,留给你看谱子的时间最多不过三十分钟,要是前面都是一遍过,那你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看谱子。
这么短的时间内,必须把乐谱烂熟于心,进了录音室必须得流畅地弹奏出来。
更何况其中可能还有音色或者其他方面的临时调整。
一般来说,录音室乐手都是拿到谱子就能熟练弹奏,要是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别干这个为好。
李龙笑道:“还是我来吧,乐谱在我脑子里,来不及写出来。”
唐伟点点头,“那就开始吧。”
李龙手指拨动琴弦,前世火爆一时的滑雪bgm立即出现。
沈剑晨几人一听,皆是微微动容,不过只有一段吉他,还听不出来什么意思。
弹了一段后,李龙道:“伟哥,剩下的麻烦复制一下。”
“我明白。”
“接下来我还需要卡林巴、贝斯、溜溜笛、卡洪鼓、擦片、手铃、爱尔兰哨笛、钢琴、唢呐、尤克里里。”
唐伟皱了皱眉,“贝斯、卡洪鼓、擦片、手铃倒是有,其他的……用midi行吗?”
midi,简单来说就是用电脑和音色合成的模拟乐器的声音,绝大多数电子音乐都是来自mid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