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平之危(1/2)
正当午时,人们吃过了饭,正在相互怀想这个季节该做什么农活儿。就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锣声,接着是沉重的“咚咚”鼓声拼命传来。
所有的军民皆是一愣,齐齐向烽火台方向望去,却见那上面一股狼烟已然升起,在平坦的平川中是如此显眼。
一位衣衫不整的老兵淡定而郑重地说了一句:“来了!”
一时间,狼烟四起,传向远方。不用军官指挥,百战寻常的士兵们就跑向了各自的阵位。各个军官也赶到了自己的队伍中,而参将衙门、守备衙门的高级军官及附属勤务人员也冲上了镇边楼。
镇边楼是全堡的中心,也是实际用于为指挥作战的指挥所,既可登高望远,又可观察指挥,还是重要的火力点。站在阁楼上眺望城堡内外,尽收眼底。
从楼上可以看见,狼烟一起,在外的军民人等都是急忙收敛了东西,拼命逃回了新平堡之内。好在由于局势紧张,都知道不能走远,基本还是及时赶回来了。
而堡内也是有些乱,不多的居民们已经回家里躲起来了。只有后勤兵在往来奔跑地运送守城用的物资装备,狭窄的街道里就不可避免地磕碰。
一个身上披着白色山纹铁甲,头上顶着一顶红樱六瓣铁尖笠盔,身上系着大红色披风的中年将军问道:“数清楚了没?鞑子来了多少人马?”
负责军令的新平路同知语气中微微带着一丝惶恐地答道:“禀大人,目前不下五千之数。”
闻言,众军官皆是一惊,害怕者有之,慌乱者亦有之。只见这个将军吼了一声:“住嘴!尔等怕甚?此处有坚城守御,固守待援难道还不敢吗?”
可能是他说得有道理,众人好歹心安了一些。同知则问道:“大人,现在是否可以拟定公文发往天成城了?”
这位将军点点头,说道:“可以,就以目前的情况如实上报吧,若是以后有新军情再行上报。”
“是!”
同知回答毕后,刚要转头去草拟相关文书。
“且慢!”
同知有些不解,参将又怎么了?
却见这位参将压了压心中那种莫名的不安,沉吟稍许,稍微避开其他军官,才轻声道:“你在后面落款的时候加上我世袭三品威信将军朱翔的名义。”
同知心中更是一惊,这等于是另一种方式的告急啊,难道此次竟真的如此凶险吗?鞑子就冲着我们来了?
看同知去忙了,参将朱翔有些责怪自己,明明看情况并不至于,怎么自己就有那种不祥的预感呢?
“我辖下的其他三个堡情况如何了?”朱翔又问道。
“大人,已经有人回来通报了,都已经回堡警戒固守待机了。”刚巡查回来的守备钱晋答道。
“嗯。”
要按贾珍的说法,神京城里的那些个“世袭穷官儿家”多如狗。他要是从青楼上随便往下扔一个夜壶,十有一二就会砸中这些“世袭将军”,实在是也就多了个漂亮的帽子而已。
但是实际上是贾珍吹牛了,世袭将军头衔虽然不算太值钱,但是如果领有实职,那就不一样了。
这位新平堡参将朱翔虽然和贾珍一样都是世袭三品将军,但人家可是有参将的实职,手下可是管着三千人马。而贾珍除了祖宗留下的钱多一点,和他嘴里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
同知手脚麻利,很快就回来了。
“都送出去了?”
“送出去了。比路熟,鞑子是比不过咱们的夜不收的。”
钱晋不解地问道:“大人,有蹊跷啊!昨天还有军报说上万鞑子肆虐大同城周围,若加上其他城的鞑子,也没有三万之数啊,是这些鞑子会不会是他们的暗棋?”
见其他军官纷纷看了过来,朱翔思索了片刻就说道:“应该不是,鞑子的骑兵来去如风,在大同这一亩三分地上随便挪腾,受困于此,情报时常是滞后的。”
看属下们有点明白了,朱翔又说道:“再说了,虽然瓦剌人这一次出动了三万右翼精锐,就让大同镇无计可施。但是不要忘了,在净州故城以东的草原上,武国人可还是部署着一支部族军呢。”
说到这里,同知方文侠马上呼道:“属下记起来了,是武国人的曼巴拉军团!大人的意思是有一部分瓦剌军队去防备曼巴拉军团去了?”
朱翔点点头,“不错,北蛮子的部族军可不比瓦剌精骑差。据节帅衙门的信报,真正来了大同的只有两万瓦剌右翼精锐骑兵,加上一万西域杂胡。还有一万精骑其实是在草原上,负责防止曼巴拉军团突然南下黑吃黑。”
钱晋奇道:“北朝部族军竟然驻在大同附近?我竟不知道!若是他们狗咬狗就好了,那咱们可就舒服多了。”
方文侠苦笑道:“老钱,曼巴拉军团不在大同附近,人家是在平安镇以北的草原上。你们是大同本地人不知道,我在平安镇任上的时候,两国还是在敌对态势。
那时候,驻扎新城乡的曼巴拉第二师就时常南下袭扰平安镇。武国人可比瓦剌人难对付多了,打得也更狠,所以平安镇的驻军比大同多了好几万。我托了关系才换到大同,没成想......”
钱晋听了,拍拍方文侠的肩膀,安慰道:“老弟你也不用担心,在大同再立他几个功劳,再调回去嘛!”
安慰完方文侠,钱晋又忍不住吐槽道:“马节帅是怎么回事?咱们大同镇号称是大周边塞第一镇,开国初就10万大军,如今也有8万兵马,却要受区区数万鞑子的鸟气!哼!”
方文侠忙劝阻道:“老钱慎言!私下妄议主帅,军法不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