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签到在亮剑开始 > 第172章,心急如焚的老干部

第172章,心急如焚的老干部(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绝代帝婿 三国我是曹操的金主爸爸 混在聊天群的世界意识 开局给它吹唢呐 致富从种田开始 老秦人的刀 漫威里的不义之神 我从战斗余波中提取属性 绿龙之灾 我能融合法则

红崖顶地区,说的是一条狭窄的谷道。

其中河沟至西和南镇,大约有十三多公里。

山沟道窄,颇为险要,两侧的高地便于隐蔽部署兵力,发扬火力与展开突击,是个打伏击的理想战场。

旅长在之前曾亲自做过观察,并将其对参加战斗的几个团做过介绍。

丁伟和孔捷对其并不陌生。

九月的山西高原,秋风飒飒,草木衰黄,树叶飘零。

两人站在红崖顶东侧,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山头,查看情况。

丁伟站着,孔捷则单腿跪在旁边的草地上,两人举着望远镜,观察着那条十里长沟。

但见到沟道里空无一人,两侧的山崖上,也只见凋零的树木,枯黄的草丛。

两人见到部队隐蔽的不漏一丝破绽,完全与山峦草木融合一体,不由得相视一笑。

站在一旁的战士,不失时机的举起相机,拍下了并肩作战的一张照片。

丁伟和孔捷二人,也是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了,无需多说,便能默契配合。

他们俩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干部,对于战机的把握十分精准。

原本,丁伟新二团这时候应该在辽县以西,但他认为和顺县的敌人会迅速增援,所以部队运动到了辽县以北。

即便没有旅长的命令,他也要进入红崖顶地区设置伏击。

旅长的命令是恰如其分,让他部队的调动,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孔捷的独立团,本来承担的任务就是阻挡辽县以北,从和顺县增援而来的敌军。

故而,他俩在红崖顶地区碰面了。

老战友见面,寒暄了两句,便立即进入角色,商量伏击战的配合。

孔捷已经琢磨两天了,还进行了实地勘察,对红崖顶的地形十分了解。

他说:“红崖顶确实是一个伏击敌人的理想地域。

其中河沟至西和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的狭窄沟道。

地势最险要的是沟道中断,长十多公里,沟深数十丈不等。

沟底下仅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连错车的地方都很少。而南北沟岸却是比较平坦的山地,我们的部队正好埋伏于此。”

丁伟还没实际看过地形,但出于对老战友的相信,表达了同意。

于是二人又商量做了部署,新二团埋伏在马王庙西南至关沟以北的高地。

如果把两个团的埋伏比作口袋的话,这就是口袋的底。

而独立团则埋伏在小寨村至马王庙以东的高地。在战斗打响后,他们的任务是将敌人在沟底斩成一段一段,进行分割消灭。

战士们得令后,前往各自的位置进行埋伏部署。

丁伟决定要再看一看全面的地形,便叫了孔捷一块来到此处,顺便用袁朗送他的相机拍上一张留作纪念。

孔捷收回眼馋的目光,问老战友:“你很有信心?”

“这么好的伏击地形,当然有信心。只要鬼子来了,那必须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丁伟语气坚定的说道。

“也不能让李云龙一个人出风头啊!”?

随着旅长命令到来的,还有新二团又打了大胜仗的消息。

拿下一个东团堡,又消灭了日军精锐的教导大队一百多鬼子,还顺带手的打下了三架飞机。

捷报传回师里,传回总部,李云龙和新二团保准会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一定会大出风头。

作为老战友,他们当然会为李云龙而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会生出攀比之心。

总不能就李云龙一个人打胜仗,他们都干看着吧?

那不成酒囊饭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