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五章.龙隐.紫鱼遗诗(2/2)
传说以紫玉制作佛器,显示觉悟的高级。佛往往自带紫气真金之色。和田紫玉,几乎就没几人见过。深山野庙,还藏有如此宝贝?便感觉那心,快要蹦跳出来。马未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职业藏家平时练就十八般功夫,派上用场就几分钟。
两三分钟,蓝守玉调动所有的文物经验,确认它不是紫玉,只是毛孔、色泽和温软感,模拟和田,以假乱真。应该是老琉璃。从战国始,贵族工匠常常以琉璃仿玉。琉璃仿玉技术含量很高,这么看来,此物也算得稀罕。
竟然差点错过!白玉、青石、牛骨、沉香、金丝楠做的鱼,都见过,独没见过琉璃。听玩玉的大行们说过,遇上清以前的老琉璃,果断拿下,何况还是琉璃法器。能使用琉璃法器的信徒,往往背景神秘。从做工看,此物有江南苏作遗风,极有可能出自宫廷造办。
职业的敏感,提醒他不能放过器任何一个细节。
明代传世的,料和题材蛮好。他仿佛一个人自言自语。
郭墩提醒道,上面似有字。
底有个小面,真刻有字。笔画细如游丝,加上满布包浆,不特别留意,真的会忽略掉。
诗文大致还能辨认:
应声留杜羽,五月离渭湟。
竹立召四面,僧还巡八荒。
水出龙眠刹,月摇凰栖坊。
寺山入大乘,文君了无常。
意境古意,情绪蕴含某种曾经沧海之味。“留”和“离”,分散嵌句,表面上主人纠结,看结尾又如此决绝。
“留”“离”?“琉璃”?莫非二者真有关联?留离诗,琉璃鱼,是不是有种特别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