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关于“任意子”的一个发现(1/2)
在物理学中,物理学家把所有粒子分成两类。一种费米子,一种玻色子。
自旋是半整数的是费米子,是基本粒子,同状态不能在一个轨道上。自旋为整数的是玻色子,是传递子,同状态可以在一个轨道上。
物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粒子,要么就是玻色子,要么就是费米子。
任意子的存在是从量子拓扑中推断出来的。
宇宙中的每一个粒子(从宇宙射线到夸克)不是费米子就是玻色子。
这些类别将自然的构建块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粒子王国。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三个粒子王国的第一个例子。
任意子,正如我们所知,即不像费米子也不像玻色子。相反,他们的行为介于两者之间。
在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物理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实验证据,证明这些粒子不属于任何一个王国。”我们有玻色子和费米子,现在我们有了第三个王国,”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弗兰克·维尔切克说。“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
要理解量子王国,可以想象一幅循环图。想象两个无法区分的粒子,比如电子。取其中一个,然后环绕另一个,这样它就会回到它开始的地方。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事实上,在量子力学的数学语言中,描述初态和末态的两个波函数必须要么等于,要么相差-1。(在量子力学中,你可以通过平方这个波函数来计算你所观察到的概率,所以-1的系数就被消去了。)
如果波函数是相同的,那么量子粒子就是玻色子。如果它们差了一个系数-1,那么就是费米子。虽然推导看起来像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但它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
费米子是粒子世界的“反社会成员”。它们从不占据相同的量子态。正因为如此电子(也就是费米子)被强迫进入一个原子周围不同的壳层中。从这个简单的现象中产生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元素周期表的惊人多样性,以及所有的化学。
新粒子“任意子”的发现呈现出一个新的粒子世界,物理学的里程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