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第十二章绍武十年

第十二章绍武十年(1/2)

目录
好书推荐: 越塔必须死 序列世界唯一修仙者 后退无路 诸天投影,开局盘点十大装逼人物 娱乐圈的艺术家 重生洪荒之万界兽皇 莽荒纪之问道长生 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 放肆!贫僧要渡化你 武尊别回头快跑

绍武十年春,二月二龙抬头,满北京城愈发得热闹起来,庙会一个接着一个,助长了北京的繁华。

往年的灰尘黄沙,今年却少了大半,可乐着五城兵马司,扫地的时候也能省点力。

一辆低调奢华的马车,在十几个人的护卫下沿着右侧行道,缓缓地行驶,与走步相差不离。

这时,窗帘被掀起一角,露出了一张青涩而又稚嫩的脸蛋,但双眸中却又写满了成熟。

街道上那喧闹的声音,也找到了缝隙,一股脑熘进了马车。

“要不怎么说修树好,整个冬天,根本就没拿沙尘——”

“嘿,可不是吗!京营动了十万人,忙活了一整年,您瞧,这不就有了效果……”

“好家伙,那可是值一百万块的树苗,听说从山东那运树苗都发财了——”

“这深井水好喝,还便宜呢……”

“比以前的二性水强,价格却一样,你说多好——”

听了好一会儿,望着车马如龙的街道,少年才放下车帘。

“殿下?”

宽敞的马车,足有五六平面积,在少年的身旁,则坐着一位中年人。

其名唤上官永,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如今为秦王傅。

从二品衔,前途不可预测。

事实上,在绍武朝后,王傅成为了许多新近大臣挂衔,而真正履职的,只有上官永一人。

皇帝亲自挑选,再三思量后的选择。

其实,上官永也很懵。

好好的按察使当得舒服,骤然提拔为秦王傅,好家伙,这不是给他前途添乱吗?

一旦新君继位,他难道能落个好?

不过,望向眼前这十二岁的少年,稚嫩而又成熟的脸庞,让他颇为满意。

秦王六岁进学,十岁左右就熟读四书五经,如今已治春秋,对于些许的杂学也是熟读众多,如果在民间,甚至可以直接参加童试。

以秦王的才学,在北方中个秀才,应该简单的很。

“王傅,这防护林真的不错。”

朱存槺看着上官永,露出一丝笑容:“今春的北京,也是极好,适合郊游踏青,免受了那些灰尘的骚扰。”

“只是,这钱,委实有些多了。”上官永则叹了口气:“听说,参加植树的官兵、百姓,达到了近五十万人,就在那长城以北百里。”

“其林长六百里,宽十余里。”

“户部因此支出了银元三百万块,粮食五百万石,其耗费之巨,举世罕见。”

还有一句话,他憋在心里没说。

光着种树的钱,都够把北京城墙再弄一遍了,听上去就感觉太浪费了。

但没办法,皇帝和官员贵族们都要享受,一条绿带,不知道让多少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朱存槺则摇头道:“这很值得。”

“北京城人口近百万,京畿、宣府等数百万人,为了他们,这点钱粮又算得了什么?”

“殿下仁心。”上官永赞叹了一句:“与百姓谋福,所以说杂夹些其他,但到底是也是好的。”

“王傅,这井水又如何?”

朱存槺难得出了一趟门,对许多事都倍感好奇。

“这井水,着实说来话来。”上官永叹了一声,娓娓道来。

北京城作为国都,每日百万人吃喝用度,是极为庞大的。

粮食有南方供应,柴火有煤矿,盐有长芦盐场,而在最重要且离不开的水这一方面,却极其尴尬

周边最大的一条河流,却仅仅不过是海河而已,这怎么能同时满足北京和天津这两大城市的需求?

贵族们自然只吃西山运来的山泉,而普通百姓只能吃方便快捷的井水了。

由此,北京城内大街小巷遍布水井,北京胡同有很多以井命名,着名的王府井就因为有一眼古井而得名,据说此井水“甘洌可用”。

有人数了数,北京城内外共计一千余口水井。

由于开凿的深度不同,方向位置不同,井水的味道自然也大为不一样。

其共分为三种,分别是甜水、苦水,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二性水。

普通人家吃喝用二性水,洗衣浇花则用苦水,甜水则昂贵,只有在待客的时候用来泡茶,做汤。

甜井在北京稀奇,人们自然是爱若珍宝,甚至会用铜铸造井口。

“在京城,最好的甜井,就在天坛内,相传水味清洌,饮之沁骨,一勺能卖数百钱之多。”

上官永感慨道。

“哦?”朱存槺开了眼界。

哪怕他长期待在皇宫,也明白民间的物价。

京城这两年海运流畅,南方大量的粮食涌入,粮价已经降到了每石五毫左右,不再成为负担。

所以,一块银元的价值,也长期保持在一千枚铜钱,普通男子每天忙碌不过三五十文钱养活家人。

一勺井水,竟然如此之高。

“那普通的二性水价值几何?”朱存槺好奇道。

“一桶约莫五文钱左右。”

“吃且不愁,喝倒是愁人了。”朱存槺叹道,小脸上有着不属于少年的担忧。

“去年,陛下微服私访,察见了民间疾苦,发现但凡是苦水井,其水深不过二二丈。”

上官永对着皇宫的方向拱拱手,满脸的敬佩之色:“由此,让工部再向下开凿,直到四丈左右,水骤然由苦变成了正常。”

“自此,二性水跌落至每桶一文,百姓不再以其为愁,北京城也再也没人喝苦水了。”

听到他在夸赞父皇,朱存槺来了兴致,忙不迭的继续问道:“那为何不免钱?让百姓们省点钱岂不更好。”

上官永看着秦王一脸好学的样子,心中倍感欣慰。

不愧是大皇子,虽然略显稚嫩了些,但心怀百姓的仁心,却是千金难买。

他捋了捋胡须,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授课内容,不由认真道:“殿下,凡事三思而后行。”

“当年此事后,督察院许多人上疏,要求免去水钱,但所被皇上留中不发,不了了之。”

“殿下,偌大的北京城,你知道有多少人靠卖水而生吗?”

朱存槺眉头一皱,试探道:“三千人?”

“不,是五千人。”上官永看着其不可置信的眼睛,教导道:“北京城小巷胡同六千条,水井一千三百口。”

“这五千人身后,就是五千户家庭,一旦断了他们生计,不知多少人家断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穿越女尊之种田也幸福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