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第三十六章拉丁拼音

第三十六章拉丁拼音(1/2)

目录
好书推荐: 越塔必须死 序列世界唯一修仙者 后退无路 诸天投影,开局盘点十大装逼人物 娱乐圈的艺术家 重生洪荒之万界兽皇 莽荒纪之问道长生 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 放肆!贫僧要渡化你 武尊别回头快跑

在君主专制的国家,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具有莫大的威力。

所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贬官千里,可以瞬间高居庙堂。

权势滔天,也能身死族灭。

在明清这样的封建巅峰时代,只要皇帝不顾一切去做,定然是能做成的。

这也是为何张居正一条鞭法,雍正的摊丁入亩能成功的原因。

要知道在东汉,即使是光武帝这样的开国皇帝,一开始度田,整个天下造反的就不计其数。

逼迫其不得不妥协。

从而造就了豪强的正式崛起。

即使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府田制也只是在关中施行罢了,他根本就不敢推行天下。

这般,周家因皇帝之故,骤然登至勋贵顶层,可谓是羡煞旁人。

如果坤宁公主活得够久,那么这般富贵还能保持几十年,无论皇帝更替与否。

同时,皇帝要求派遣使臣万里迢迢去欧洲的事,在不关乎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一致得到了通过。

趁着这个功夫,朱太子一大家人,也好就此夹带而去。

“使臣之职,在于常驻,虽然是锦衣卫充任,但也要厘定官品,不能辜负其人的贡献。”

皇帝随口说着,半躺在龙椅上,软乎乎的垫背极其舒服。

几个阁老们垂眼聆听,个顶个的顺从。

阎崇信时期的内阁,可谓是完美的执行者,除了在涉及原则上的问题有所异议外,其他时间都是服从到底。

所以官场上戏称其为唯命宰相。

但谁又知道阎崇信的苦楚?

皇帝在绍武初年,就制定了新式的考取制度,以国子监祭酒为主考官,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为同考官,对会试进行主持。

这样一来,内阁阁老,八部群臣,基本上都没有法子来结党营私。

毕竟在官场上,门生是最靠得住的,就连亲戚都比不了。

例如互为亲家的徐阶和严嵩,互相下手那叫一个狠。

而门生一旦背叛,那就是前途尽毁,在官场上根本就混不下去,甚至影响子孙三代。

没有门生,也就意味着在朝廷之中,只能以利益而聚,同时也能因利而去。

泥巴捏成了屋子,一场雨就散了。

而国子监祭酒,则一直教书育人,根本就出仕不得,只能浪费机会。

同时,以往翰林主持乡试的传统的也被打破,国子监的学官们被选拔胜任。

从根本上就杜绝了结党的路径。

偏偏皇帝的话很有道理:“论及学问,谁比得上国子监?”

“为国伦才,国子监就很适合。”

“至于翰林、阁老们,就好好为官吧!”

由此,内阁四人,阎崇信、朱谋、冯显宗、堵胤锡,只有堵胤锡算是坚持主见的人,常有逾矩之言,显得很是突出。

“陛下英明,论及收集消息,谁也赶不上锦衣卫,如今出时藩夷,应该加上礼部郎中之衔。”

郎中是正五品,千户也是正五品,倒是相配。

“奔赴异国他乡,领两份俸禄,倒是也妥当。”

皇帝微微颔首。

闻言,低头的阎崇信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不过,这大使馆建起,礼部也要出钱才是,就分担一半吧!”

“是!”

“陛下,西夷虽远,却设置了使馆大使,如今朝鲜、日本、康国藩属,还有秦国亲藩,自然也同样要设。”

堵胤锡拱手而道:“不然的话,未免就有些厚此薄彼了。”

皇帝投之以惊异的目光:“不错,堵阁老深思熟虑,举一反三,这话着实不错。”

看到皇帝直接坐起,几个阁老忙弯起腰来。

“国有三六九等,大使自然也不能例外。”

几个抬头,耳边传来了皇帝清脆的声音。

“故而,亲藩之使,其官衔为正四品,对了,朝鲜也应当如是。”

“二等为日本、康国、缅甸等,为从四品。”

“三等就是欧洲西夷,乃正五品。”

在几人的耳朵,皇帝的语气越来越流利,甚至还带着些许的激动,就像是孩子找到了玩具,男人见到了女人那般迫不及待。

“在称谓上也要有所区别,亲藩为钦使、属国为大使,夷国为公使,锦衣卫和礼部双重领导。”

“使馆之中,应当有大使、武官、参赞等,不少于十人组成。”

“同时,大使馆肩负着传达君命,联络感情,收集打探军情消息,管理海外百姓等事宜。”

听到这,众人才恍然。

原来大使是这么个玩意。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参照着皇帝给出的部分,内阁开始细致规划,将其进行细分整理,从而纳入朝廷管辖。

皇帝看着几人一言一语就开始查缺补漏,倒是没有多话。

几人越谈,越觉得大使这玩意确实不错,礼部管辖正当其实,因为这是彰显大明风范,同时监控各国的必要措施。

某国篡逆,以下克上,或者造反,如果有大使馆通风报信,朝廷就不会稀里湖涂地承认了。

一开始就能插手,也就不会有既定事实后的尴尬。

朝鲜旁支造反数次,明朝若是知晓详情,必定不会不管不顾。

这位这违背了封建秩序,冲击到了皇帝和儒家的根本利益。

“陛下,此事关乎礼制。”

冯显宗尝试道:“大使需要拜见各国君王,一举一动关乎朝廷面子,恐怕锦衣卫难当其任。”

“当然了,若是论收集消息情报,锦衣卫自当厉害,但可让其为武官,或者副使,而派一见识广阔,胆大心细之人担任大使,自当是最合适的。”

“毕竟班定远投笔从戎,就是明证。”

这番话一出,内阁几人全都不说话,眼巴巴的看着皇帝,等待着回复。

毫无疑问,这是文官们对权力的本能篡夺。

朱谊汐心里直接升起一股厌恶。

但随即,他又明悟一点:“如果让文官担任大使,越洋千里,别的不提,见识必然增长。”

“或者说是能睁眼看世界,了解异国他乡的优劣。”

能够培养出一些有见识的文臣。

而如果只是锦衣卫的话,他们人贱言轻,对朝政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顶多收集情报比较管用。

皇帝的沉默,直接让整个殿中的气氛冷了下来。

冯显宗此事恨不得打自己几个大嘴巴,怎么那么多事?

几个阁老则对他投之以怜悯的目光。

这波怕是大不妙。

沉思半刻钟后,皇帝终于开口了:“你说的没错,确实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穿越女尊之种田也幸福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