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一尺剩八寸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一尺剩八寸(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国风女友 最狠氪金主播 高校之洛清宁 绑定诸天气运之子 我在社死现场谈恋爱 冥道戌天 丹阵诀 我家客栈通古今 百岁寒蝉 崛起神祇时代

瓷器烧成后体积缩减的百分比,称烧成体积收缩率。

当然,在瓷器当中,主要是为了计算出烧成收缩比之后,好准确把握烧成之后瓷器的大小。

这个在古代,只能依靠经验积累,来大体估算。

而到了现代, 确实有计算公式的。

传统的方法,是将制成的粉料,在规定的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再入窑烧成,然后测出收缩率。

之后再根据收缩率及规定的压力,适当调整生坯尺寸, 来组织生产。

但由于设备的不同、原料及制粉过程的波动,导致收缩率在不停地变化, 瓷体尺寸的波动理应在所难免。

一般在生坯成型时,通过调整压力控制压实密度,来控制收缩率,比单纯地控制压力以保证收缩更科学。

还有在粉料制造过程中,可以对各种原料的烧失量进行控制,以保证烧失量的稳定。

只要烧失量稳定,可以通过压实密度,来计算收缩率。

这些有点复杂,反正你要知道,瓷器烧成的收缩比,还是很重要的。

那重要在哪里?不就是烧干了,水分少了,体积减小吗?

说是这么说,可真要不管收缩比,瓷器烧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先不说一比一仿制古代瓷器,需要计算收缩比。

还有修复瓷器,重新入窑烧制,也需要考虑收缩比, 这个之前陈文哲修复龙泉窑瓷器的时候, 就专门研究过。

这也是他之前没有太过重视烧成收缩比的重要原因,因为他能控制好收缩比。

制作瓷器首先要湿泥成型,不论拉坯还是印坯,或是注浆坯,在干燥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收缩。

而收缩率较大,可能造成坯底开裂,因此需要有人在固定的时间内,不断的用细铁丝分割托坯板与坯体,以保证坯体的安全收缩。

瓷器烧成后,收缩率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烧成温度不同,坯体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景镇传统标准是“一尺剩八寸”,即如果要制作一件直径八寸的瓷器,成型时要做到一尺的直径,这就是烧成之后的收缩率。

景镇的这种计算方法,延续了很久。

因此景镇在烧成瓷器时,会在器物的底足下,需要加放与坯体使用同样泥料制成的垫饼,以加大器物和匣钵底板接触面。

这样会减少与匣钵底板的摩擦力, 以保证坯体足部在烧成收缩时,可以滑动,避免器物底板拉裂。

使用这种计算方法,误差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

而其他地方烧制瓷器的收缩比,一般是与景镇瓷器的收缩率有差距。

形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瓷器品种不同,景镇高档瓷器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之为“华夏细瓷”。

其烧成温度在1280度以上,有一些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达到1240度或者更低,因此不能称之为“细瓷”。

因为胎体的密度和强度,低于景镇瓷器,其收缩率必然小于景镇瓷器的收缩率。

因此一尺剩八寸这个数据,不能作为其他地区瓷器收缩率的数据。

同样景镇生产的低档瓷器,收缩率也小于高档瓷器。

这里就出现问题了,高档瓷器的收缩率如此之高,的确会造成画面纹饰的变形,但是不会造成釉面形成橘皮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真的不想当舔狗了 神鳞记:碧落黄泉之行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