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后记(三)(1/2)
好书推荐: 邪王禁宠替身囚妃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明末中兴大帝
网游之神佑牧师
木叶:称霸忍界从做拉面开始
我在神秘复苏镇守凯撒酒店一百年
传奇主教
我的基因无限进化
赛尔号平行时空
网游之超凡巅峰
,一枪刺回大唐
后记三:天候、地理
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大唐中前期之所以繁荣,与当时适宜庄稼生长的天候有关。
而天宝年间,有清晰的记载:尤其是关中地区,多为雨涝。
这些肯定会对粮食的丰收有负面影响,毕竟传统农业一直就是靠天吃饭的。
但造成杜甫身在关中地区,还身任小官职的前提下,发生了饿死小儿事件的,肯定不止是天灾。
贪贿。这是大唐不能规避的问题。比如王鉷,于朝廷而言,这是个政绩颇丰的大功臣。但于官政、吏政,于军镇、于百姓而言,他是一个大恶人无疑。
目前看到的文献,以敦煌遗书的出土最为清晰。唐代的粮食亩产,大致在百斤上下。
也有说能够达到更多的,比如近两百斤。但要注意的是,田地在大唐也是多季节生产了。比如,种了小麦之后,可以种豆类。
多数文献证明,亩产小麦或粟,百斤左右是差不多的。这是百姓的基本口粮,风调雨顺自然好一些,但遇到天灾后,因为缴纳租税是固定的,百姓的生活困苦可知。
史书记载“盛唐时,达到斗米二文;开元时期,斗米五文”。
这里面要辨明的是:丰收地区的粮价与一般地区的,肯定不同;这个月与下个月的粮价,肯定不同。
所以,这至多是一个政绩的标杆,未必能够作为当时社会的持久衡量标准。吕思勉先生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观点表达。
如果对大唐所谓盛世感到一好百好的话,可以看看《王梵志诗校注》,里面的描写活灵活现。
另外,比如官贵的强占资源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