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古墓里的戏台(2/2)
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烂木头的味道,非常难闻,我捂着鼻子照了照周围,什么都看不见,小心翼翼的继续朝前走。
走了一会从墓室里出来,我脚下一空,下了台阶,然后我竟看见前面有一堵灰色的墙壁。
我顺着墙壁绕到了前面,然后我发现这是个类似露台一样的地方,露台为三面围观形式,下为一米多高的台基,台基之上有四根黑漆圆柱撑着倒角式悬瓦黑顶,四根黑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黑顶下拉着一块非常大的黑色绸布,绸布上绣满了花纹,绸边挂满了一排黑色的铃铛。
我第一眼没认出来,倒退几步,接着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这……这竟是个戏台。
在大学的时候有了解过华夏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单说戏台,华夏每个朝代每个地方的戏台风格都不一样,就眼前这三面围观式的戏台绝对出自宋金。
最早的戏台是以广场、厅堂、露台的形式呈现,进而才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这也从侧面展示出了华夏戏曲的发展。
宋金时期,杂剧、院本、诸宫调出现后,演出形式由平地登上戏台,但戏曲真正趋于兴盛以至成熟,是在元杂剧和明清话本小说竞相登台之后。
戏台创建的初期,沿袭着宋、金时代的献亭三面围观之形制,后期则发展成为一面观的乐楼。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宋金,是因为它并不具备明清时期的戏台风格,比如屋脊上的优美鳌鱼、正前方的飞檐翘角,台上的木构浮雕,还有悬铃铁马,这些都是明清至今非常有代表性的点。
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这个墓主人绝对是宋朝年间的人。
猜测的同时也让我诧异不已,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墓室里修建一个戏台,这墓主人生前是有多爱听戏啊。
正想着,忽然耳麦里传来一段电流声,声音非常刺耳,我赶忙拿下来,刺耳的声音大概响了几秒钟忽然又消失了。
“喂?能听到吗?”我喊了一声。
耳麦里没人回答我。
这公孙术,也忒他么不靠谱了吧,说消失就消失?老子接下来往哪儿走?
正想着,忽然耳边响起了一串铃铛声,那声音很小,但我却听得无比清晰。
我一抬头,竟看见黑布上一排铃铛摇自己摇晃了起来,发出非常愉悦的声音。
我给吓一跳,这踏马什么鬼?铃铛怎么自己动了?
铃铛响了大概七八秒停止,然后,我恍惚间看见戏台上有什么东西在动。
手机这时候已经只剩下百分之一的电,我举起手机靠近戏台,眼睛一眯,顿时天灵盖都给吓飞了。
戏台上竟然出现了两个穿着红黄对襟戏服的人在唱戏!
与此同时,我的耳边响起琵琶和古筝的奏乐声。
大脑嗡的一声,还没给我反应时间,一束橘黄色的光束忽然照亮了整个戏台,包括我在内。
下一秒,我张大了嘴巴瞪着眼前的景象傻了。
在戏台两边各有一个穿着淡青和乳白纱裙的古代少女一人抱琵琶一人抚琴深情奏乐,戏台中间一红一黄的角儿正婀娜多姿脚步轻盈的对着戏,她们声调婉转声线似水,橘色的灯光下,她们深情演绎,一时间我竟看的如痴如醉。
等我再回过神,我又猛地一惊,自己已经不知何时站在戏台之上,身穿黄色对襟戏服,一只极为好看雪白的手轻轻的握住我的手腕,我抬起头,面前是一张极为俏美的娇脸,她对我微微颔首略显害羞,然后拉着我往前走了两步,声音婉转如那夜莺,她唱了起来:
“转过荼蘼架,正相逢着宿世那冤家,一时间见了他,十分地慕想他。不道措大连心要退身,却把个门儿亚。唤别人不见沙!不见沙!朱樱一点衬腮霞,斜分着个庞而鬓似鸦。那多情媚脸儿,那鹘虽死隙,难道不清雅?见人不住偷晴抹,被你风魔了人也茶!风魔了人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