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缺钱的诺奖大佬(2/2)
即便是涉及到常人以为很高大上的学术上,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话,通过砸钱也是有捷径的。”
黄静看林灰若有所思的样子,还以为是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
于是接着黄静接着对林灰说道:“如果你要是觉得学业枯燥的话。只要愿意进行一定的学术献金,其实很容易获得相应的学位的。
甚至于通过给一些项目直接进行捐款,一步登天到直接到很多诺奖大老的团队去读博士学位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大老遍地走的美国,很多时候这些大老获得这样光鲜的奖励之后,除了奖金之外。
唯一收获的优待也仅仅只是多一个停车位而已,并不会说像在国内一般……
而有的诺奖大老虽然项目科技性很强,但在项目实用性或者说商业性不够强的情况下。
很多诺奖大老的项目也是资金捉襟见肘,可以说是地主家没有余粮。
总之,很多诺奖大老其实也是很缺钱的,如此一来这些大老都会收一些走后门的学生来搞钱。
归根到底,钱到位了直接大老当导师,并且顺带帮你搞定毕业论文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学术上想更进一步甚至说是一步登天也是不费力的。
就算不去参加这些诺奖大老的团队,通过搞到一些有声望学术大咖的推荐信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欧美的高校还是很重视推荐信的。
采用推荐信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同质化的学术共同体。
让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能够自觉地去做这个圈子的守门人。
形成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倒不完全是为了拉帮结派。
而是因为一个共同体有助于大家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有利于某一个学派在某一个学科或领域中的发展。
上面这个说法从小了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往大了说其实也能够引申到整个社会阶层。
这也就是欧美学校重视推荐信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充分利用精英阶层的人际关系资源。
归根到底还是圈子文化,总之能搞到一些大牛的推荐信对学术路上的一步登天也很容易……”
黄静说得是实话,确实可以按此法施为。
林灰也有施为的实力,说实话林灰即将到手的财富都快能赞助半场美/国总统#选了。
想搞个学位其实很容易。
甚至于很多人会乐意给林灰送各种各样的学位。
尽管如此,似乎没啥必要。
反正林灰是觉得有那个实力没必要去绕弯子。
林灰更在意的是学术上的号召力以及学术上的话语权和相应的权威性,而不仅仅是学位本身。
其实林灰更希望国内的大学能有这份号召力,这样就没必要折腾了,可惜……
似乎是看出了林灰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黄静也就不再执意就学业方面建议林灰走一些捷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