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67、宗室藏巨富

267、宗室藏巨富(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是烛中仙 洛杉矶神探 原神:我在提瓦特开了家武器店 重生旺家小锦鲤,开荒种田成首富 文野:开局怀疑异能力想弑主 术法龙心 混在漫威世界的海军大将 我们只是妖怪 我可是要成为火影的男人 美少女请别表白

同样的办法一样适合于宗室,这帮朱家人也得切成好几块。

人气丹不可能在他们中大肆投放,但不等于朱厚照没办法,前面说到了淮盐,说到了种地,那就是朱厚照埋下的伏笔。

关键是这样的事情江南士绅派插不上手,这些做商贸的士绅哪怕财力再强大也没办法将蕃王郡王家里的地给包了。

可朱厚照能包。

不仅仅因为他有高产的山药、甜菜这些“黑科技”,还因为包了宗室手里的土地能把税赋赚回来。

跟明朝的税制有关,税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田税,另一部分是田赋。

田税是定死的,不同等级的田每年固定要给朝廷交一定成数的田税。

这里面有文章可作,将上等良田变成劣田,交的田税就变少。

另一部分是田赋,田亩要摊派一定的劳役,这是大明律规定的。

然后空子出来了,宗室、有功名的士绅以及勋贵不需摊派劳役。

给宗室的这个优惠本来是朱元璋为了照顾宗室,让他们有收入来源不至饿着。

一些脑袋灵通之辈就钻营出一个大口子,他们大肆兼并、诡寄田地,甚至于发展到后来自耕农都不愿要土地了,将田亩献给宗室勋贵或者大的官员,换取逃免田赋的保护。

打个比方,一亩地收粮五石,田税去一石,折赋的钱粮又去其一到两石,剩在农户手里的是四成。

如果不用折赋,将折赋的钱粮与地主均分,那么佃农就多得了一两成。

损失是朝廷的,肥的是个人的腰包。

要是这样的话宗室也能过得挺好,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自从汉朝的推恩令出来后,宗室的地位是一代代下降的,许多宗室在数代之后就失去了免田赋的爵位了。

再加上一些老实人谋算不过叔伯兄弟,所以贫的越贫,富的越富,甚至一些宗室沦落到替人打短工的地步。

朱厚照可以凭此将宗室区分开,合作社将田地都延揽过来,给贫的宗室倾斜政策,让他们能将日子过下去,这样这些穷亲戚就会誓死追随朱厚照。

富的呢,将田地包出来,得到的收获也比原来大,只不过转化为合作社的银钱分红。

这里另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不同的地方收税的标准不同,产米的收米,产麦的收麦,甚至有些地域还可以拿别的特产来抵,比如在开封就收盐和硝。

后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只收钱,户部给出定价折银,跟盐政里的折色法一个调调。

这又加重了一层剥削,因为不同的地域粮价或特产作物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定价的官员笔头歪一歪,到了佃户那里可能天就塌了。

鲁王为什么说他家的地薄,一来是在田税那里瞒一截,二来还针对租收的内容,山东的田很多用来种棉花和大豆了。

朱厚照的办法是自己出来当保护伞,用什么交税就由他说了算,一亩地交一石粮跟交一石山药或一石甜菜根能比较吗?

价值是一样的,但剩下的土地产出就多了好几倍。

而且经过商业转化,不但不亏,如此朱厚照还可以将宗室们瞒下的税赋一次过全补上,户部那里也拿朱厚照没办法。

而且他还不怕这些宗亲们不上当。

陆墀帮忙摸清楚了室宗的底子,要不是江南豪绅玩了这一出垄断,朱厚照还不清楚宗室到底有多少钱,又有多少固定资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