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青柠新能源及淡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中心!(2/2)
到了疗养院,却见到一群孩子正围着宁景光和楚觅梅,院子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这些孩子都是附近孤儿院的,他们不时都会来找宁景光、楚觅梅,与宁青筠的关系很不错,秦克初次来疗养院时还被这群孩子“刁难”过。
这所孤儿院近年来得到了秦克与宁青筠的悄悄捐款,条件翻了几倍,连带这些孩子们的衣着也漂亮起来。
秦克与宁青筠的到来,又为这个院子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
秦克与宁青筠忙里偷闲,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网上有关他俩的热度却越来越火爆。
远州市这边的媒体大肆报道了两人回家乡建立研究中心之事,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但真正引起热议的焦点是——“秦克与宁青筠将来会多有钱?”
伴随着《计算种子学教程》的热销,以及《人人日报》展示出来的完美型沙漠红薯的推广潜力,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公众号、视频号为了吸引眼球,打出了一系列极具扇动效果的标题,比如《秦克、宁青筠必定在一年内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价值超千亿的技术专利!》《不说你肯定不知道,沙漠红薯涉及多大的市场规模!》……
这些文章都推测着秦克、宁青筠将来的身价几许,比如有自媒体言之凿凿地说,光靠《计算种子学教程》一书,两人就能净赚到上亿元。至于两项沙漠红薯专利技术的价值更加夸张,有公众号说什么价值千亿,秦克与宁青筠十年之内必将会成为世界富豪榜上的常客云云。
这些自媒体公众号的推波助澜,更是引来了无数人惊羡,直呼“科技与知识是第一财富”。
就在这样的狂潮掀起、部分人的眼红妒忌说些怪话和风言风语之时,10月29日的早上,《夏国青年报》忽然发布了一篇标题为《他和她的第二次捐赠》的专题报道:
“一场特别的专利捐赠仪式从一周前就密锣紧鼓地准备着,并将于11月1日晚上20:00举行。这是一场原本并不会出现的捐赠仪式,因为两位年轻的捐赠人曾想悄悄地完成整个捐赠流程。”
短短的一段开场白,便成功地勾起了读者们的好奇心。
紧接着,专题报道的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两个年轻的男生女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了近亿元来升级实验设备,才最终用汗水浇灌出智慧之花——完美型沙漠红薯。
“是的,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他的名字叫秦克,她的名字,叫宁青筠。”
“近期,这两位年轻教授有关完美型沙漠红薯的培育技术和精准滴灌技术专利已正式通过审核生效,并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无数人在讨论着这些专利的价值,以及两位年轻的发明人什么时候会因为这两项专利,成为全球最富有群体当中的一员。但谁也没想到,早在申请这两项专利之时,秦克教授与宁青筠教授就已决定将它们无偿捐赠给国家。”
“这已是秦克教授与宁青筠教授第二次决定无偿向国家捐赠专利技术了。”
“第一次,他们捐赠的是青柠操作系统V1.0版。”
“这一次,他们捐赠的是完美型沙漠红薯的全套培育技术及精确滴灌技术。”
“据悉,这次捐赠的理由很简单,考虑到专利的授权费会成为成本的一部分,为了让国家以更低成本治理沙漠问题、助力沙漠周边地区的农民早日过上好日子,两位年轻的教授决定将它无偿地捐赠给国家,条件只有一个,在沙漠红薯种子出售时,不收国内的专利费,那国内农民就不用承担这部分的成本了……”
报道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结果谁也没想到,秦克与宁青筠居然将价值千亿、足以让子孙后代十世不用为生活发愁的发明专利,无偿捐赠给国家,只为了能降低治理沙漠的成本,助力农民增收增产!
整个网络陷入短暂的失声后,便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沸腾的湖面简直要爆炸开来!
……
网上的热议有如飓风般席卷全国,秦克与宁青筠的电话也因此而响个不停,不知道多少亲人朋友同学打电话来核实此事。
为了清静,秦克与宁青筠在围脖上发了两条内容一样的围脖:
“谢谢大家的关注,捐赠之事确实是真的。沙漠问题与粮食问题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侥幸在这方面取得了些许的成果,有望能助力解决这些问题,又怎敢敝帚自珍?”
“这里也希望社会各界多加关注粮食问题,共同努力,一起推广沙漠红薯,使得沙漠问题与饥荒问题能早日得到彻底解决,也希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农民能早日过上好日子。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把握机遇,让生活更美好!”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我俩的关心与支持。”
“秦克,宁青筠”
“20XX年10月29日”
两人的回复再次引起轰动与无数点赞好评,但那络绎不绝的电话微信短信终于消停了下来,使得两人能出门去采购给高中班主任魏文萍的结婚礼物,并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