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谁——二(1/2)
杨宇仿佛置身于一个庭院之中,自己一身的古代书生装扮,站在游廊之中。看看天空,还是清晨时分,云层里只有一个淡淡的朦胧的灰白色的圆圆的轮廓。看着水塘,满塘闪动着的银色的鳞甲,绸缎飘浮一般的水面倒影着自己不是十分清晰的身影,一个消瘦的文弱书生。花园里的花木郁郁葱葱,应季的花草含苞怒放、争奇斗艳,红的、黄的、紫的,花团锦簇。花园的一侧连着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的半边摇曳的是绿色的荷叶和白色的荷花。池塘上,一条九曲的回廊连接着青石长桥,迤逦延伸进入了另一个花园之中。清风徐来,百花起舞,芬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杨宇沿着碎石铺成的小道,漫不经心地赏花观景,偶尔远处飘来的鸣啭啁啾,越发显得花园空旷和寂静。走了一段路,竟然没有碰到一人,不由得使杨宇心中疑惑起来,“这是哪里?”
杨宇迈着步,一边穿廊过巷,一边搜索着自己的记忆,“这是哪里?我来过这里吗?”看到一个楼台,不由得拾阶而上,心里隐隐约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屋里一扇门半开着,一缕燃香飘出,吸引了杨宇过去。杨宇叩门,问道:“有人吗?”
屋内无人应答。
杨宇再次叩门,问道:“有人吗?”仍然无人应答,于是杨宇推门而入,屋里无人,只有一张床,床上锦衾凌乱。一张书桌,上面放着一本庄子的《南华经》,摊开着,应是屋子主人所读之处。一把椅子,还有一炉香,正燃着,烟雾飘渺,腾空而散。
杨宇拿起《南华经》,慢慢读来。连翻了2、3页,竟没有觉得阻塞。杨宇忽然一惊,心脏狂跳不已,自问道:“这、这,我是这里的人?!”
他再次仔细巡视屋里的四周,竟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好似自己刚刚通过了今年的“秋闱”,获得了举人的功名,准备进京赶考,在同舍的花园中休憩。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杨宇细细地思索,竟不得要领。杨宇便不再想了,拿着书走出屋子,看着楼台下的花木发呆。正看着,心里一动,马上有人来了。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青衫的男子走了过来,见到屋外站着的杨宇,惊喜地说道:“公子醒了,昨夜休息得还好吧?”
杨宇说道:“还好。”
那青衫男子说道,“公子先洗漱,完后我家公子有请。”说着一招手,过来四五个人,端着盆、拎着桶,伺候杨宇洗漱。杨宇洗漱完毕,又喝了茶,那男子就要带其他人离去,杨宇忙说道:“一起走吧。”
那青衫男子让杨宇走在众人前面,走了一刻钟,来到一间大房子处,摆设极为简朴、却隐隐带着豪奢。屋里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着一件半旧的灰色绸缎袍子,看见杨宇过来,“哈哈”笑着出来迎接,说道:“浦台兄,来来来,请坐。昨晚清河酒会,可尽兴乎?”
那身着灰绸男子的话,如电闪雷鸣一般,使他猛然记起自己的名字,吴翊,字达之,号浦台道人。接着,所有隐藏的记忆如同清泉一般,涌现出来。这身着灰绸男子,是信阳府的望族钱姓子弟,钱杛,字茂荫,号东山学人。
杨宇忙拱手致礼,说道:“翊昨晚失礼,幸东山兄回护,不然出丑,贻笑大方。”
钱杛笑道:“浦台兄出口佳句,震惊四座,吾徒有羡慕。”
杨宇想不起来自己有何惊人之语,“嘿嘿”笑着不语。
钱杛叫人摆上饭菜,邀请杨宇入座,一同就餐。钱杛笑着说:“看来浦台兄是不记得昨日的酒会了。”
杨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惭愧、惭愧,昨晚不胜酒力,竟全忘了。”
钱杛说道:“浦台兄真是豪爽之人,昨夜的一句佳句,惊艳四座,不知还能记得不。”
杨宇摇摇头,说道:“东山兄,翊昨天醉酒深沉,竟记不得任何事情了。”
钱杛“哈哈”笑着,无不羡慕地说道:“浦台兄一句‘三弄梅花余音少,九重平沙推窗来’,脍炙人口,意犹未尽啊。不愧为天纵之才。”
杨宇一听,实在是想不出自己何时写过这样的“佳句”,说道:“翊十分惭愧,全赖东山兄和诸兄长照顾。”
钱杛高兴地说:“此乃浦台兄命星当照,岂是人力可为。杛这里先行恭贺浦台兄了。”
二人边说边吃,钱杛又说了一些其他的笑谈,杨宇表现出很喜欢听的样子,适当地笑着。杨宇渐渐想起,他获得了举人的资格,准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钱杛是前几年的举人功名,和自己是同一个老师,这次是拉着自己一同参加来年的春闱,意欲结交。对于他们谈论的朋友,杨宇使劲地想着,都是谁?怎么记忆里一点都没有,还是被遗忘了?
吃完饭,钱杛示意把剩下的饭菜退下,有人端上来两盏茶水,放在他们各自的面前。钱杛问道:“浦台兄,可否还记得昨日饮酒时,伏阳兄曾邀请你我二人今日游赏一事吗?”
杨宇笑着摇头说道:“惭愧、惭愧,真记不得了。东山兄,不知我昨日……”
钱杛拍着桌子“哈哈”大笑,说道,“浦台兄昨日可是喝的舒心畅意、惊艳四座,我等众人皆折节下服,自愧不如的啊。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