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灵隐寺(1/2)
10月中旬,大姨搭乘送菜的货车来了。说是和姨父来参加杭州一个远房亲戚家子弟的婚礼,顺便游览一下,想到灵隐寺烧烧香。
“虽然离的这么近,也就是结婚的时候来杭州白相(玩姨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正好是休息日,既然来了就多玩儿几天!我可以做向导!”林明热烈欢迎。自己每次下乡都得到热情的招待,人要懂得回报。
灵隐寺在杭州西南面,是著名的景点。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清康熙南巡时,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文革时,灵隐寺也曾遭受冲击,红卫兵到处破四旧,扬言要拆庙宇,毁佛像,将灵隐寺踏平。寺内僧人忧虑恐慌,请了很多主席像,从佛像头部一直贴到脚下。这样一来,有人要毁佛像,势必破坏主席画像,这是任何红卫兵都不敢贸然行事的。
在毁寺和保寺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周总理下达“灵隐寺暂加封闭”的指示,这才使千年古刹转危为安。灵隐寺恐怕是杭州市当时唯一没有被破坏的宗教场所。
周六清晨,林明和大姨夫妇前往灵隐寺。门票有两道,灵隐寺头道大门+飞来峰现在涨为45元(包括韬光寺和永福寺);第二道大门,即灵隐寺正殿(庙票)为30元一张。和尚们真是与时俱进啊!据说除夕夜来烧头香的,门票300元起。昔日的名山古刹沾染世俗红尘,让人觉得遗憾。
在灵隐寺门口,有很多卖香的妇女,20元/把。大姨买了一把,虔诚的捧着,随着人群向里走。林明和姨父走在后面,先参观了入口处左侧的石窟和理公塔。石窟很黑,里面有十八罗汉像,还有一线天,需要仰望才看的到。
出了石窟,左手边是条河,河上有几座桥。河水被枯叶壅塞,灵脉断绝,后来上游重新筑坝蓄水,才勉强能看。河对岸是著名的“飞来峰”,有无数石像夹杂其中,沿游步道可以上山。山上遍布古藤,石阶多被踩的光滑无比,一不小心就要摔倒。总而言之,到处是手垢,接客过度。
林明他们打算先去正殿烧香,回程再沿着“飞来峰”游览。
快走到灵隐寺正殿的时候,人群突然拥簇了起来。今日与往日不同,和尚们穿杏黄色僧袍,在正门前两侧列队,连山门都开了,实在是稀罕。灵隐寺一般不开大门的,香客要从两侧进入。第一殿供奉的是未来佛弥勒,檐下高挂“灵鹫飞来”四个大字。
方丈站在弥勒殿门口,似乎在等待什么重要的贵宾。和尚们纷纷整理仪容,杏黄色僧袍在风中摆动。有几个年轻和尚长的颇为俊俏,引的一群小姑娘拍照。
两边有警察约束人群,守卫着山门前的一小片空地,把路也清好了。大家都站在路两边,向来处张望。
不一会儿,驶来一辆黑色导引车,后面跟着的主车,是一辆加长的黑色奔驰,号牌是0001,挂着貌似某国的国旗(红蓝黄绿四横条)。一群穿黑西服的人,环绕着穿白色亚麻休闲装的高大中年男子下车,向山门走来。难得一见的灵隐寺方丈亲自迎接,规格真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