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胡同回忆(2/2)
“加油!”几个人一起举杯。
酒足饭饱,腾兰和慧心一起送张晓辉到了地铁站,然后两人再从地铁站走回家。初秋的北京,有点点凉风,空气清爽,但偶尔会吹来烧烤摊,小地摊,或者不知哪里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
腾兰喜欢叫烤地瓜,家乡那里都叫烤地瓜,不知为什么,北京管地瓜竟然叫白薯?白吗?皮是紫的,瓤是黄的,哪里白?
腾兰刚来北京时,她是不大习惯的,院子的阿姨问她有没有笼火?笼火?没有啊?笼什么?没有火,就是租了一个小煤气罐,自己去买煤气做饭。后来,等阿姨走后,腾兰才反应过来,那时已经是深秋,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储存冬季用煤,估计看腾兰不曾有任何动作,所以来问问。
那一年的冬天,腾兰住在和室外温度一样的屋子里,因为不会生火,当然也怕生火不熟练引起火灾或者煤气中毒,腾兰每天睡在破木床上瑟瑟发抖。所以工作第一个月,她拿半个月工资买了一件棉大衣,据说是韩国的面料,外面类似麂皮,里面有人造毛,结实,透气,防寒,保暖。
白天,这就是腾兰的外套,晚上,盖在棉被外面,腾兰只露出两只眼睛,因为鼻子和嘴巴伸出被窝,空气里就会哈出一道白气,让她觉得分外凄冷。
本来,物品不多的腾兰以为到了初春,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过了。买的电炉子却经常坏掉,电炉丝断成一节一节的,搭上,就又断,断了,再搭,这样反反复复,终于断成了无数段,没法再接,腾兰也跟它说再见了。
腾兰只带了一些在大学里穿的衣服,其他的都寄回了老家,因为觉得自己赚钱,就可以不再穿表姐给的旧衣服,可是,赚的钱除了吃饭,付房租,竟然还要和邻居们均摊电费,那个冬天,除了只拥有一个极小的电炉子的腾兰需要每月支付150块的电费。
一天下班后,腾兰想想自己很久没吃肉了,便走到琉璃厂附近的菜市去转转,一小块黏在肉案的瘦里脊肉吸引了她,想着做一道青椒炒肉解解馋。当肉贩拿起那块肉时,小兰分明看到肉案上还有一滩清亮的水。这一小块猪肉里,估计有三分之一的水费需要缴纳。
现在,虽然还是租房,腾兰在于韵的资助下,不,是自己的努力下,腾兰也租上了小公寓,以后还要开一间小翻译舍,以后的日子,应该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