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坐而对论(2/2)
“原来是赵兄,吾来长安这么久,还是头一回遇到赵兄这样的率直的人。”
梁景旭这没说,是因为在现在的大周中,读书人在社会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而李缙刚刚的语气,却好不掩饰对读书人这个群体的轻视。
李缙心想,自己对读书人确实没有什么好感,要知道自己在这朝堂上面对的那些文官那个不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又是如何呢?但李缙还是说道:“可我观景旭兄,却也不是那不通文墨的俗夫,为何却推脱说自己不是读书人呢。”
梁景旭缓缓说道:“诚如赵兄所言,我的确不是个读书人,但我可没有看不起读书人的意思,只是眼下国家有难,我只是不敢苟同现下读书人那种安于现状的思维,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根源却也不在他们身上。”
“根源?”李缙眉头一皱问道:“不知梁兄此言何意。”
面对李缙的提问,梁景旭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对!根源不在这些学子身上,如今我大周虽然强盛,但在施政上偏于保守,这施政者的政治方针,就是对一个国家民生的切实反映。而所谓民生,则是指百姓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这时,做为青年口中的‘施政者’,李缙还是没忍住出言打断了青年的话语说道:“我倒是认为当今我大周,在施政上也不算太保守吧。”
“赵兄今日在国子监内看到的情况,正是对我大周施政方略最好的展示。学子们毫无安危意识,就连前几日的朔日朝会上,我听闻陛下亦没有反驳和亲之事,反而还请了匈奴和西胡的使者来京详谈和亲细节。我大周国大兵强,怎可因为区区胡蛮的威胁就安然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