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医治隐疾(1/2)
夜落喜爱女孩儿的纯朴无华,时常和她聊天。
从女孩儿的聊天中,夜落得知了她的过往。女孩姓古,闺名齐儿,原是良余偏远的边境人士,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三餐不饱。古齐儿七八岁时饿得晕倒在街头,幸得王三路遇相救,才得以活命。王三怜惜她身世孤零,将她带往老乡的出处安住,又三天两头给些银两予她度日,方活了下来。
长大些后,古齐儿一边做些绣工活挣些小钱勉强糊口,一边帮助王三做那惩恶扬善之事。
一年前,王三从朝歌销声匿迹,古齐儿左右无法寻迹,整日惴惴不安,一路寻至朝歌。
茫茫人海,一个女娃儿如何能寻得到王三的踪迹。
古齐儿虽然年幼,却也聪明,既然凭一己之力无法追根问底,不如进入一个盘根错节的大世家方便打探。
古齐儿凭自己一双巧手进入了朝歌的奚氏大家做奴婢,因一副精美的绣工得到奚九小姐的赏识,成为九小姐的房中人,每日为九小姐的轻罗衫雕花勾线。
她原以为入了大家族更容易打探王三的下落,谁知找了半年之久,依然没有王三的踪迹。
直到两月前,古齐儿无意中听得守门的哥儿说起三分大侠的侠义之举,她忙凑过去询问,才从哥儿的三言两语中得知王三在一次劫富济贫的壮举中失事,被将军府的小姐送入了大牢中。所幸狱卒也是那嫉世不公的人,对王三的行径心服首肯,平日多有照顾。王三虽困锁牢狱之灾,却并未吃多少苦头。
古齐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要如何办才好。恰逢奚府招络懂武力的猛夫,以护佑一府安平,古齐儿忙求了奚九小姐,在她跟前好言好语夸赞了一道。
奚家几代落户朝歌,成为名居一方的世家,关系盘根错节,与官府也有私交。
奚梦儿就爱武艺高强的壮汉,只动用了一点关系,随便寻了个理由,不久便托人将王三从牢狱之中捞了出来。
古齐儿感念奚家的恩德,势必留下尽心伺候九小姐身侧。
王三无法,便也收敛锋芒,甘愿成为一名被使唤的奴仆。
古齐儿浅浅而笑,“他本是绿林好汉郎,却因我留在奚府,我心中自然欢喜。有他在,既是天塌了我也不怕。”
夜落听后笑而不语,感情之事,她不予置评。
自从奚家人回去后,未再在医堂出现过,也许是吃了哑巴亏,断不敢公然在医堂内闹事。明里不闹,晚间黑幕暗处,夜落乘坐的马车隔三差五就被蒙面侠所拦。今日这些大侠自称为绿林好汉,只求钱财,要求夜落给钱就过,明日自称为山匪大王,要将她们截去当压寨夫人。
夜落动动脚趾也能猜出是谁干的。
奚梦儿刁蛮无理,哪受过此等委屈,必定暗报私仇。他们也大概摸清了适情的底细,派出的蒙面人武力应在适情之上,一个适情难敌众敌,但倘若再加一个季寻争,那就是所向无敌了。
为保安全起见,夜落将桐影、凭聪几人留在了离香堂,适情护夜落一人可以,可护不住一群人。
出乎夜落意料的是,前来协助的人除了一身黑衣蒙面的季寻争,还有一个黑衣人。
夜落从车内望去,只见此人身手矫健,身材魁梧,一双眼睛在黑夜中炯炯有神。
夜落放下车帘,心下已略知一二。
三人合力,不一会就将那群乌合之众打得落花流水,弃械而逃。
黑夜恢复寂静,那两位蒙面侠也自动消失在风香街的尽头。适情知他们并未走远,只好向着黑夜道谢。
如此折腾了三月,让人实在烦不胜烦。二位侠士不堪烦扰,最终断了几人的手臂,这才停止了打劫之举。
三月后,罗夫人携带罗老爷敲锣打鼓地来到离香堂,还未入门,便大肆宣扬。
“夜大夫,我与夫君特来答谢大夫。大夫真乃观音下凡,解我夫妇二人之忧。”
夜落看时,差点喷出一口茶水。
门口的另一边,又多了一幅红框红布装饰的硕大的字匾,匾上刻着无比硕大的几个字:“送子观音,包治隐疾”。
罗家复诊这阵仗,可不能以财大气粗来比喻,那敲锣打鼓、披红挂绿的架势实在不敢恭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罗家要迎娶她离香堂的女子。
有孕在身的罗夫人一见夜落喜极而泣,拉着她的手说东聊西,其意大概是以前的生活多难多苦,如今的生活多美满幸福。
夜落频频点头,笑而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