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隐疾难治(2/2)
襄王贵为皇子,岂会让别人暗算?王府守卫森严,暗箭伤人、深夜夺命之事是做不来的,若要伤他,只能无形无影,趁其不备。
适情:“襄王身有不适,那他在猎赛时优胜的那几分就不存在。襄王失利,必然引起皇上的注意,仔细盘查下来,那些好与不好的事情都瞒不过陛下的眼睛。”
夜落笑道:“难为你想这么透彻!”
适情心生佩服,不再打探,只说道:“姑娘不去当女司徒,实在有负盛才。”
夜落叹了口气,“行路难,千阻万险,不过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游春那日,她见着襄王立在荷花深处,眼中的神色不善,当下迟疑了几步。
他几次三番扰她的安宁,如今近在咫尺,他只要一伸手就可将她的脖颈捏断,她如何能不设防!
既然逃不掉,那就所幸坦然面对。
她福身行礼之时,左手指尖早藏了一根银针,并将手放在身后,只要襄王敢近她的身意图不轨,她就能将那根细如发丝的银针悄无声息地没入他的腰间。
就在襄王近身之时,她手上的银针已悄悄地置入他的腰间。
即使襄王宽衣解带有意施横,也是有心无力,那根银针封住了他的血脉,让他一时半会提不起兴趣。
为襄王检查身子时,夜落悄悄地将银针取出,又戏精似地表演了一道“眉色凝结”。
这种眉间轻微的变化襄王又岂能看差眼?
他不信夜落,自然不相信自己对她已有强占之举的情况下她还能淡定地为他诊医。
可夜落使用的药草确实是上好的药草,涂了半日,脸上的青肿则消失不见。
想起腰间酸痛的事,他必然召见王府中的太医诊治。太医给的回复也将是揉按的穴脉有淤滞之兆,需经常按揉方能散淤解痛,并不需其他的疗法。
可往往人有心贪不足,如此随心惬意之事谁不愿为?每日加以按摩,通体舒适豁达,一发不可收拾。心烦了,困倦了,就在此穴道揉按,不足一刻倦意消散,竟如神医仙法一般。
起初几日,襄王心中还有困惑,每日召太医诊医。后几日,他也不想听太医口中一堆经脉气血运行正常的道理,无身体不适便不再召见太医。
如果只是穴脉按揉,倒也不成大碍,但若是配于疏风散结的良药,长日按揉,不出半月,此位脉由满至亏。
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脉亏后,犹如男子的身体掏空,手足无力,持剑不稳,武力不比先前。尤其在比武用力或情绪过激时均感疲软无力,呈体虚之症。
夜落外用涂抹的良药,恰好是疏风散结的药。
因此,襄王在比试时身有不适,这才导致武不胜力。
襄王身体有恙,文帝必召太医诊治。脉虚肾亏,视为“纵欲无度”的征象。
陛下听闻太医的论断后龙颜大怒,斥责襄王在所难免,又责令他府中思过,这才是襄王禁闭的真相。
乌篷船上,夜落想的更多的不是如何死,而是如何报仇。她所携带的物品只有药草,就只能从药方上动心思。
适情心下了然,已不再追问。当日王三命根不举,适情亲眼目睹是夜落施针所为,如今襄王比武失利也是在夜落医治之后。这些事情关连在一起,夜落不说,适情也能猜测几分。
春分之后,襄王被罚王府禁闭思过,两位皇子也留在了皇城之中,半月难出城门。
公子们谈言相传,文帝在朝堂欲选立太子,定国之根基。
择选太子是何等重要的大事,两位皇子自然不可袖手旁观,也不能和以往一般游历民间。
夜落依旧往来京都与朝歌之间,除了最初的黑衣女子刺杀事件,后续的时日均是一路安平。
流金岁月歇业之时,夜落就在离香堂诊医。
一到诊时,各种疑难杂症病者齐齐挤满医堂,候诊时还不忘互相交流自己千奇百怪的病情。有生疮、有腹肿、有口鼻歪斜之症,他们好像没有见着门前标注的诊银百两的告示。
转眼已至寒食,城漫飞花,东风御柳,天下禁火。
一日午间,夜落仍在离香堂诊医,几名身穿盔甲的年轻将士来到了离香堂,沉重的步伐和军戈壁撞的音响迟迟回荡在医堂内。
“神医大夫何在?”为首的一名将士问道。
李忱闻忙出来迎应:“这位将军,老朽是医堂的大夫,敢问将军有何贵干?”
将士喜得抓起李忱闻的手臂,“你是神医大夫?快跟我走!”说完,将士拉着李忱闻就往门外去。
“慢着,慢着。”李忱闻道,“老朽只是大夫,并非神医。”
那位将士听完,忙松开了李忱闻的手,“大夫,那神医何在?我找他有急事。”
正在此时,一声娇俏的声音从另一个房间传出,“将军,请进来说话。”
将士听罢,往声音方向看去,却见房外整整齐齐候坐着一排人,齐齐的眼光全部盯着他看。
将士心里明了,这才是神医该有的气派。
可当他进入房门,看见座椅上闭目歇息的女子时,他又怀疑自己走错了方向。
那女子以手支额,斜靠在桌边,一身蓝衣如水,黑发如墨,年龄尚小,容貌清丽,好似画中的仕女一般,如何看也不像是神医。
“将军光顾本堂,可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