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将军出征(1/2)
十月,云氏皇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司徒凤万青之子凤待西身着龙袍在军中饮醉,酒醉后的云麾将军扬言这云氏的天下终归要改姓为凤。
此事闹至朝堂之上,云行期雷霆震怒。
他以凤皇后身子有恙为由,召令凤待西只身返回京都。
凤待西不知原由,率领骑军千里一骑赶往京都。才入华陵关,早有玉将军率领三军等候在华陵关口。玉将军当场取出圣旨,宣读陛下的旨意,缴了凤待西的军符,押入天牢之内。
凤待西被俘,私藏的龙袍成为谋权篡位的证据,放在了盛乾殿的朝堂上。
一见龙袍,朝堂权臣同仇敌忾,一口同声请谏彻查司徒凤家。凤万青当庭被俘,司徒凤家被光禄大夫苏银辉之子携护城军围困,最终的处置结果是凤万青剥削官职成为平民,流放边境,永世不得入京,凤家的奴仆死的死,伤的伤,流放的流放,府邸被查了个底朝天,一应相干的官臣均受牵连。
权势滔天的凤家一夕之间家破人亡,只留下孤身一人在深宫周旋的皇后凤花见。
官员更替需要时日,重编三军也是劳心伤神。
云氏皇朝迎来了岌岌可危的一年。
新帝登基根基不稳,内修又外整之余,给了边境的单张国有机可乘的时机。
单张国人本就凶悍无比,为了国民的生死,他们深入龙潭虎穴与困兽犹斗,只为争得一口活命的粮食。
恰逢干旱之年,单张国食不果腹,为免国人饿死,单张国举国南迁,铤而走险。性命攸关之际,单张军奋不顾身,连占皇城的五座城池,周边的地区血流成河,已是民不聊生。
云氏皇朝原有大将军沈孤帆及部下骁勇善战,今日除了文木乔和玉未卜,竟无人可担指挥的大任。文木乔一直守护皇城的安危,玉未卜也一直镇守岳陵关,如今出兵攻打单张国竟是群龙无首。
云行期整日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于公公虽然年少,心思却是老谋深道,他说道:“陛下,奴才听说,朝歌如今可热闹着。夜落姑娘回了朝歌未多久,恒王拖着半条命也去了朝歌。奴才还听说,恒王记忆恢复了。”
云行期问道:“如何恢复的?”
于公公道:“应是夜姑娘医好的。”
云行期深邃的眼睛掠起一片亮光,在沉闷的黑夜中格外的耀眼。
他问:“夜儿她,可愿与朕相见?”
于公公低着脑袋,小声地回答:“夜姑娘的脾气还是倔得很,陛下的白鸽送去几趟,都是空身而回。”
云行期眼中的星光渐渐的暗淡成一点微光,“她是否还恨着朕?”
于公公小心谨慎地回答:“刚回朝歌时,夜姑娘魂不守舍,如今,活蹦乱跳的像一个小丫头。”
“活蹦乱跳?”云行期苦笑,“说明,她的心里连对朕的恨也没有了。”
于公公是云行期的心腹,又在深宫多年,一份心思比老谋深算还高明几分,他低着头,眼珠子不过一转,心中就有了想法。
“没有恨岂非好事!夜姑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平生爱憎分明。她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定然会为身旁的人着想。如今这夜府中,最让夜姑娘操心的应是适情。适情与林将军两情相悦,可惜这出身却入不了林祭酒的府门。”
云行期抬眼看了一眼云公公,笑道:“你果然是最懂朕意的人!让人再送一只白鸽去夜府,她若愿与朕相见一面,朕认适情为义妹,册封她为郡主。”
“奴才遵旨……”
“等等,”云行期又道,“许久未见恒王,宣他进宫来坐坐吧!”
……(? ̄?^ ̄??)……(? ̄?^ ̄??)……(? ̄?^ ̄??)
乾坤殿,薄雾霭霭,暗暮沉沉。
于公公轻步上前,唤道:“陛下。”
云行期忙从椅子中惊起,问道:“夜儿来了吗?”
于公公沮丧着一张脸,下巴几乎贴在了胸口上。
“夜姑娘未入宫,适情来了。”
“适情?她来做什么?”云行期落寞地坐会了椅中。
于公公道:“适情说受夜姑娘所托,带了一些东西给陛下。”
一听夜姑娘托人带物,云行期的双眼又如明月般皎洁,“快宣适情进殿。”
适情入殿时,云行期正端坐在案前,一双锐利的眼睛直盯着她看。
适情从容地行三叩九拜,方从袖中取出一物。
“姑娘得知陛下召见,特让民女携来此物。姑娘说,见物如睹人,陛下定然明白此物之意。”
说完,她将一块白绢包裹的物件呈上,由于公公转到了云行期的手中。
云行期颤抖着手,一层一层揭开了白色的布绢。
只见布绢之内,放置着一条青萝,一块丝帕。青萝嫋嫋挂烟树,视为挂念,丝帕横竖皆为丝,意为思念。只不过布绢内的青萝干枯无色,丝帕裂成两半,此意再明显不过,青萝空挂,横竖不成丝(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