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后人当承先人遗志(1/2)
永安十七年初冬,整个九州都下起了大雨。
天下七十二座书院突然全部崩塌。
无数读书人手捧《春秋》哀声痛哭,有文坛大家焚诗燃稿,恭送文人亚父神归天位。
彼时远在盛京的钦天监官员夜观天象之后,却慌慌张张的找老陛下呈报,天象竟然出现天魔冲七煞的格局。
老陛下未置一言,神色表现的异常平静,只是钦天监的官员退下之后,他手中的朱批御笔却啪嗒掉落在奏折之上。
此刻二皇子赵乾和一个瞎子儒生驾着一辆马车,快马兼程的奔往相国寺的路上。
相国寺一处僻静小山前面,一条溪流绕山流淌,汇聚一处幽潭之中。
潭水碧如翡翠,深不见底。
潭中有一尾锦鲤,缓慢游动,不过却是翻着肚皮,锦鲤好几次挣扎着翻过身子,可都坚持不了几下,又翻了过去。
细看之下,锦鲤通体鳞片闪着五彩光晕,鱼头之上,竟有两处凸起,就连胡须也比普通人家喂养的锦鲤多出几根,又粗又长。
二皇子赵乾看着病态怏怏的锦鲤急的不停跺脚大汗淋漓,恨不得伸手去帮锦鲤扶正身体。
只有瞎子儒生眉头紧皱,犹如陷入禅定当中。
许久之后,瞎子睁开空洞的双眼,一把抓起赵乾的一只手,用匕首轻轻划破赵乾的中指。
随着赵乾手上的鲜血滴进潭中,潭中的水仿佛一下子沸腾起来,翻起汩汩水泡久久不息。
潭中锦鲤一瞬间像还了魂儿,开始欢快的游动起来,绕着水潭游动几圈后,来到赵乾和瞎子儒生面前,张嘴吐出一个气泡,抖动尾巴隐没潭中不见踪迹。
放松下来的赵乾才发现自己浑身衣袍已被汗水浸透。
只有瞎子儒生看着天际久久不语。
静立身旁的赵乾忽然听到瞎子开口:“我要去北方一趟,殿下这段时间要安心蛰伏,与朝中官员之间,尽量做到不亲近,不疏远。”
赵乾躬身一拜。
瞎子拄着一根竹竿,消失在夜色之中。
————
朝闻道,夕死可矣。信仰是一个人的道心,是千千万万世人的凝聚力,世间诸子百家得以代代相承,也正是百家道心的坚守。
文人亚父白侠骨的身死,正是文人一脉大风流的真实写照。
沈慕卿在白侠骨坟前躬身以拜。
只有苏老头远远站着,看着江流,仰头饮下一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酒,然后将酒全部洒在地上。
白侠骨舍身相救的事在沈慕卿醒来之后就全部知晓。
沈慕卿没想到这个与自己只有一面之缘,而且对自己没有好感的人会舍了性命将自己从鬼门关拉回。
此来青州的结局大概是沈慕卿未曾料到的,只是这场宴席未必吃的宾客尽欢。席散了,有些遗憾却始终萦绕心头。
徐知恩死了,徐家已经覆灭。但有些人却也永远离开了。
不知何时走近的苏老头开口道:“你也不必自责,白侠骨也算求仁得仁。于他来说,此生无憾。”
沈慕卿感慨道:“云山苍苍,山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苏老头却提醒到:“先前我总担心你身欠天下气运的事会被许多人发现,现在我已经没了这个顾虑。白侠骨生前将天下文人气运转赠与你,已经补全了你残缺不全的命格,并将你原本的气运遮掩。你这一身的文人气运,是天下读书人的希望,你当好好珍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