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带血的银山(2/2)
到尼子经久那代尼子家实力达到顶峰永正五年〈1508年〉,雄霸西国的大内家第三十代家主大内义兴,拥立前将军足利义稙复位,以图夺回失去了的权势;尼子经久曾应大内义兴之邀,到京都协助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事后却得不到相当的报酬,此事令经久怀恨在心。就在中央战事正处於胶著状态的期间,尼子经久便暗中策划对大内家的侵略行动。
永正九年〈1512年〉,尼子经久向背叛大内家的古志为信提供支援。永正十五年〈1518年〉,派胞弟尼子久幸〈山中鹿之介的曾祖父〉攻打伯耆国羽衣石城主南条丰後守宗胜;另外派长子尼子政久攻打出云国大原郡阿用磨石城主樱井宗的。可是,就在这一役,让尼子经久初尝到锥心之痛。
尼子政久於此一役,遭樱井宗的伏击而亡,终年二十五岁。败军纷纷逃回月山富田城,向尼子经久报告战况。尼子经久闻得噩耗,悲愤之情莫可言状,他决定亲自带
(本章未完,请翻页)
领大军攻打磨石城,为爱子报仇。樱井宗的抵挡不住尼子军的猛烈攻击,最后城破自杀,尼子经久算是儿子报了仇。
此后,尼子经久加紧了对邻国的攻略。大永三年〈1523年〉六月,尼子军进攻大内家在安芸的据点--镜山城;当时还是小城主的毛利元就选择投向尼子军,透过笼络城将藏田日向守直信,双方里应外合,才获得胜利。一代名将毛利元就,逐渐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翌年〈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尼子经久亲自策动伯耆国攻略。尼子军连陷数城,驱走了守护山名澄之,羽衣石城主南条宗胜亦遭逢战败而逃往因幡。此次伯耆攻略中,不少伯耆国人纷纷逃往因幡、但马的山名氏麾下,而大多数神社寺庙都遭到破坏、烧毁,后世称这场浩劫为「大永五月之崩坏」。
然而,就在这一年,大内氏不再沉默,大内义兴、义隆父子率领陶兴房等重臣入侵安芸,与南下的尼子军交锋。此役,毛利元就洞察形势,决定舍弃尼子而归顺大内。从此,尼子氏与毛利氏交战频繁,最后尼子氏更亡於毛利元就手上。
此时的尼子经久,实际上已领有山阴、山阳十一国,计有出云、伯耆、因幡、石见、安芸、备前、备中、备後、美作、播磨、隐岐是为尼子家的颠峰时期,后世更因此称尼子经久为「阴阳一太守」。
只见王定方在一处人工挖出来的大坑边停下来,然后随手捡起一块灰色中带着白色斑点的石头,对身边的那个倭人道:“尼子经久,这里就是盛产白银的矿山吗?”
跟在王定方身边的尼子经久,听到王定方的问话后,立刻上前十分谦卑的道:“启禀尊贵的上国天将,这里就是银矿山,您手中拿的石头就是从这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银矿石,只要经过炼制之后,就可以得到白银。”
王定方听后点了点头,他脚下的矿坑周围十分杂乱,开采矿石的工具丢的到处都是,据伊北的征日特别队报告,当初他们占据这里时,发现有些倭人矿工躲在这里,而且还发生了一点不太愉快的冲突,比如他手中的这块矿石表面,就有几点暗红色的斑点,那是鲜血干涸后留下来的痕迹。
王定方随手将银矿石扔到矿坑里,然后又打量了一下四周荒芜的环境,皱了一下眉头再次问道:“石见地区大概有多少人口,这里的银矿想要开采出来,若是人手不够的话,倒是得早做准备了。”
一听王定方问起人口,尼子经久立刻露出一个苦笑道:“启禀天将大人,石见地区并不是什么繁华之地,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十分荒芜,所以居民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万户左右,而且随着天兵的到来,有些愚民大胆之极,良心大大的坏了竟然带着家小逃走了,所以现在的人口估计只剩下一半左右。”
王定方也知道尼子经久没有撒谎,石见并不是像京都、大阪、关东地区那样人口稠密。不过旁边的伊北却是开口笑道:“王师长,织田信长的八万大军很快就要与我们相遇了,只要击溃了他们,光是战俘就够我们开采银矿的了。”
王定方一听也是哈哈大笑,指着伊北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等着那个织田信长给咱们送矿工来。”
而旁边的尼子经久听到王定方和伊北的话,脸上的表情更加谦卑,同时心想,不愧是大明的天兵天将,织田信长的大军在他看来,无异于洪水猛兽,可是在眼前这位王天将,甚至旁边的那位油头粉面的家伙眼中,却如同土鸡瓦狗一般,如此气度,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