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租借舰队(2/2)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三心二意的米国开始重视兰芳王国的建议,很快的五千万元汇到了兰芳王国,米国人急切希望利用兰芳王国海军给英国人重重一击。
兰芳王国政府十分迅速地接收了这笔钱,然后开始拖延时间。他的说法就是:??“为了迷惑英国人,让他们不知道米国还有兰芳王国的舰队帮助同时给与英国人一个决定性地惊喜,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
。 被晾起来的米国人不得不派出了自己全部的机动舰队,仅有的8艘军舰,两艘2000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巡洋舰,四艘从兰芳王国购买的1500吨蒸汽动力驱逐舰,还有两艘商船改装的风帆战舰来拦截即将到来的英国舰队,但是就连舰队司令塞维拉也对这次拦截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与英国相差悬殊。他的最好的巡洋舰“克里斯托瓦尔·科隆”号上是巴拿马买来的二手兰芳王国淘汰的2000吨蒸汽风帆混合动力,主炮200毫米。而另一艘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巡洋舰“比斯卡亚”号又因为船底长满了海生物航速缓慢。
能干的米国海军司令官塞维拉乃一员久经沙场、熟诸兵法的战将,曾经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列舰舰长,他深知凭自己这点可怜的力量与风头正劲地英国海军交锋,只能智取,不可力敌。于是,他率领米国舰队启程后,一路上大摆迷魂阵,真真实实,虚虚假假,令英国海军始终搞不清它的真正去向。昼伏夜行。忽东忽西,飘忽不定,整个舰队似乎变成了一个人不知鬼不觉的海上幽灵。
米国舰队行踪不明,这可成了英国的心腹大患。联想到历史上西班牙无敌舰队地昔日荣光,人们更加剧了对这位高深莫测的曾经的西班牙海军舰长的恐惧心理。一时间,驻守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军陆军就听到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说什么米国的舰队已经到达波士顿、纽约附近海面,弄得大西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沿岸的英军人心惶惶。纷纷要求海军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迫于公众的压力,英国海军部不得不把已经整装待发的舰队拆分成三路。第一路,也就是大部分舰只,派往纽约,护送2万英国陆军进攻米国临时首都费城,由海军少将威廉.桑普森指挥;第二路由海军准将温菲尔德.施莱率领旗舰无畏级战列舰“乔治王子”号。以迈阿密锚地为驻泊点,由快速战舰组成,名曰“飞行舰队”,任务是兼顾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第三路由巡洋舰“利物浦”号4艘战舰组成,任务是巡弋佛罗里达半岛以北海区,主要是起安抚人心的作用。
英国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围捕这支行踪不明、令人提心吊胆的米国舰队。可是一连十几天的工夫,连塞维拉的半点影子也没发现。沮丧地海军情报部门只好根据塞维拉12月29日在巴哈马群岛露过面这一最后线索,作出他可能前往古巴的哈瓦那补给燃料的预测。桑普森少将求战心切,闻讯后立即率领主力船只挺进哈瓦那。赶到那里一看,茫茫大海,风平浪静,敌人压根儿就没来过这里!气得桑普森暴跳如雷,大骂海军部无能误事。
为了发泄胸中这口恶气,他下令向哈瓦那城炮击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悻悻然返回迈阿密。
谁知,就在桑普森骂骂咧咧、无功而返之际,海军部又收到一个重要情报,说米国舰队出现在康塞普森岛,而且距巴拿马不远。据此,海军部分析道,塞维拉下一步有可能直驶哈瓦那,也有可能去巴拿马的科隆港,因为只有这两地才能给他提供燃料和军火之需。
于是,桑普森和施莱又来了精神头,各自率舰队风风火火地奔往上述两地。可是这一切努力都是瞎忙活——塞维拉又一次成功地骗过了英国指挥官。他既没去哈瓦那,也没去科隆港,而是横穿加勒比海,一头扎进了墨西哥湾古巴南端的圣地亚哥港内。
那里不仅有陆上炮火可资掩护,而且狭窄的水道上还布上了水雷。对于一支实力不强、图谋自保的舰队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如果塞维拉继续保持他的海上游击战术风格,大胆穿插,隐蔽接敌的话,肯定会拖得英国海军疲于奔命,破绽百出,或许还有几线获胜的希望。可是他却自动放弃了这场令英国人头疼不已的猜谜游戏。如此一来,实力是暂时保住了,但自己的手脚也被紧紧地捆住了。米国舰队的神秘色彩和机动优势从此丧失殆尽。
因此,当气急败坏的桑普森和施莱一路尾追到圣地亚哥时,一见对手采取如此下策,立刻转怒为喜,趾高气扬起来。桑普森连连发号施令,把他的舰队在圣地亚哥湾外6海里处排成半圆形,牢牢地把住了出口。这些军舰包括:无畏级战列舰“乔治王子”号旗舰,??“胜利”号、“木星”号、“海洋”号和“汉尼拔”号;重型装甲巡洋舰“光荣号”和”利物浦“号,加上其他各类各型辅助战船,大大小小的战舰,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港湾水域。但见海面上军旗飞扬,舰炮林立,黑烟滚滚,汽笛阵阵,从阵势看,米国舰队就是插上双翅,也难逃出这天罗地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