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下不为例(2/2)
接下来的一周,各色商号争相抢购,我们带来的各种香料逐渐被抢购一空,大量金银如潮水般涌来。而后,这些金银又变作无数高档丝绸、织品、精瓷和茶叶,再次填满了我们的货舱。李志雄甚至使用了记账式易货贸易的方法,对于那些一时筹措不出现银的香料进口商号,可以以等价的丝绸、瓷器等货物直接交换,这又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
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我们在广州的香料销售价格大约只有当时市场价格的一半,但即使是这样,也超过我们采购成本的四倍还要多。所以当时文献记载的香料贸易“获利十倍”的说法是基本准确的。
在贸易开始后的第七天,码头上终于归于平静。李志雄给了我一份账单,记录了这次轰动广州城的贸易情况。我们卖出各类香料五百多吨,采购各色丝绸两千匹,高档布料两千匹,精瓷十万件,茶叶五十吨。进出相抵,净收入白银四十万两。
这样,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南洋之行,我们全舰队除了在货舱里装满各种大明精美货物以外,还收入白银累计超过六十万两。
有了如此丰沛的收入,基本也达到了我的目的。剩下的三天时间,我让舰队的战士和水手们轮流上岸休息,尤其是那些原来从广州招募的士兵和水手,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回家探望。
我也利用这个时间到这广州城中转了一圈,原来郑员外繁忙的船厂已经荒废,沿江的作坊货栈早已经长满野草。穆徳隐秘的军火仓库也已经被其他的商号取代,那个曾经成功的天方海商也已经不知所终。一圈走下来,感到那万恶的禁海令真是害人不浅,曾经盛极一时的广州海上贸易终归曲终人散。中国古代的海权进化就此划上句号。
由于我们的到来,广州城的大小商铺里又摆满了各色香料,引得人们争相采购,各类饭馆酒肆之中的鱼肉里又有了胡椒大料的香气,擦肩而过的人们身上腰间又有了各种精致的香囊,带来神秘的异域香气,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大明海商贸易的最后挣扎。
终于,十天届满,各舰休整人员陆续回归,大家兴高采烈。赵文成的食品饮水补给也已经完成。我们舰队击鼓开拔,驶向我们的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