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落下帷幕(1/2)
皇上下了朝,就匆匆赶到了春阳宫。得知萧顺仪被牵扯在其中后,微微蹙了蹙眉。皇后见了果然心下一惊,这是皇上对自己治宫能力的不满,前朝之事本就够烦忧了,如今后宫还乌烟瘴气,怕是皇上早都心生不悦了。一时间,皇后也不知开口说些什么了。
一旁的宜贵妃识趣地递来了一杯参茶:“皇上可要用杯参茶先歇歇神?”皇上顺手接了过去,慢慢品起了茶。殿内安静的连根针掉的声音都能听的见,众嫔妃大气也不敢出。只静静的等待皇上发落。
皇上的心思又岂是别人可轻易揣度的,就算是皇后这个枕边人跟了皇上这么年,也不能揣度其万一。云深低着头,可心里却又百转千回,疑问重重。若说萧家依附太后,众所周知。如今只要落了萧顺仪的罪名,必会对萧家造成沉重的打击。皇上这杯参茶却喝的格外慢,似乎并不着急发落,而是在等待什么。
直到殿门口的太监通传:太后驾到。皇上起身迎了过来,嘴角却又露出似有似无的微笑,却又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难道是在等太后吗,云深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太后一来,萧顺仪今天的命算是保下了,这应该是皇上最不愿意见到的才是。
“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金安。”众嫔妃纷纷行礼。
“罢了罢了,都起来吧。”太后随意的摆摆手,坐在了一殿的主位,“若是你们真想让我安好,就少惹些事,后宫天天勾心斗角,不得安生。”太后语气中的不悦已经非常明显。
“去给萧顺仪搬个椅子来。”太后像是漫不经心的提起,“萧顺仪身子虚,这样一直站着,哪受的了。这罪还没定,人先罚上了。”太后这一席话,毫不掩饰的偏护,众人也不意外。整个殿内,除了皇后和宜贵妃两位坐着,其他嫔妃可都站一上午了。太后的态度不言而喻,明摆着告诉众人,今日,这萧顺仪我是护定了。
其实太后心里也很苦涩,这糟心的事情,谁想来掺一脚。可如今,与皇上之间的暗斗已经近乎白日化,若是自己现在不护着萧顺仪,难免让跟随自己的一众大臣寒心,何况这件事不处理好,萧侍郎倒戈相向起来更是后患无穷。自己也是一直秉持的观望的态度,自己一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只是也在看皇上的态度。若是皇上袖手旁观,只有皇后独自处理,自己也算是放心,毕竟真的要发落萧氏,皇后还是要来问自己的意思的。所以一听闻皇上来了,自己也就赶快赶来了。生怕萧顺仪吃亏。
而在太后说出这一番话后,皇上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转瞬即逝。云深确信不会看错,就是这丝笑意暴露了皇上的心思,如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究竟是为什么,在确信了太后会护着萧顺仪后,会如此安心,有一条线索似乎要浮出水面。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云深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让云深也不忍心惊。
太后开口发问;“现在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了吗?”太后淡淡地扫了一眼地上的锦布包。
皇后微微起身回话;“回母后,现在只有陈小仪身边的丫鬟招认是陈小仪对淑妃心生嫉恨,于是从萧顺仪的大宫女那里买来梨花醉,毒害淑妃。”
“皇后掌管后宫多年,如今却连这点事都不能决断了吗?”太后的声音不怒自威,给人深深的压迫感。
皇后连忙跪在太后身侧;“是臣妾失职,望幕后恕罪。只是此时牵扯到淑妃,臣妾实在是不敢妄作决断。”
“现在线索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陈小仪的丫鬟既已招认,这事自然和陈小仪脱不了干系。”
陈小仪一听到太后这样讲,连忙磕头:“太后娘娘明鉴呀,臣妾就是有一万个胆子,臣妾也不敢毒害淑妃呀。”
“好了,这样的话哀家早都听够了,这后宫有哪个妃子不用刑会认罪。”太后直接打断了陈小仪的话,太后的态度已经决定了陈小仪的结局,陈小仪母族不兴,加上自身位分又不高,无疑成为淑妃之死的替罪羊,这件事的真相究竟怎样,已经没有人去在乎了。
陈小仪如坠冰窟,向皇上投去祈求的目光,那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皇上那么宠爱她,一定不会忍心放任不顾的。可是皇上只是轻轻的掠过了陈小仪,对陈小仪的绝望视而不见。陈小仪彻底的跌坐在地上,君恩薄如纸,果不其然。自己真是高估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呵呵,陈小仪苦涩的一笑,皇上又哪里有心呀。
淑妃,生于尚书之家,淑妃之死肯定是要给尚书一个交代的,而自己无疑就是最好的交代。从五品家世,在太后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却又像用心选出来的替罪羔羊,刚好平息礼部尚书的怒火。最重要的是,可以保全太后最想保全的人,萧顺仪。自己真是好嫉恨呀,萧顺仪又何德何能,不过是生得了一个好家世。
皇后此时,马上意会了太后的意思,连忙吩咐青嬷嬷把陈小仪拉下去用刑。陈小仪不争不抗,任由丫鬟婆子们拖下去,彻底认命的样子。
陈小仪的结局由此再无翻转的可能,甚至,陈家从此也将在朝堂上销声匿迹。事实也确实如此,陈小仪一人根本不足仪平息礼部尚书的怒火,礼部尚书在朝堂上各种权势打压,逼迫的陈小仪的父亲不得不提前致仕,告老还乡。这大概也是陈家做的最错的决定了,返乡途中,遭遇强盗,满门灭绝。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礼部尚书的手笔。可是太后把陈家推出来,也就早都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