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决定中国命运的辩论(1/2)
弛禁论
道光十六年(1836年),道光皇帝收到了一个大臣提交的两份关于禁烟的奏疏。自从登基以来,他收到过很多关于如何禁烟的报告。然而这两份奏疏却独辟蹊径,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鸦片所带来的问题。
这两封奏疏在历史上很有名,名字很长,内容也很丰富。一个叫《奏为鸦片烟利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另一个是《奏请驰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片》。
在奏章中首先告诉道光,鸦片这玩意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制作的,又是怎么流入境内的,然后介绍了鸦片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和当前禁烟的形势。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这些事不仅道光知道,连他爹(嘉庆)、他爷爷(乾隆)、他太爷爷(雍正)都知道。可关键是拿这玩意没辙,怎么禁都不好使。
那为什么就禁不了呢?
奏疏的作者给出了答案。
因为禁烟根本就没意义!
为什么说禁烟没意义呢?
因为如果说鸦片是有危害的,那么危害无处不在。
“比如平时的喝酒睡觉都有丧生的危险(觞酒衽席皆可戕生),另外是药三分毒(附子乌头非无毒性),也没听说哪朝哪代明令禁止过这些呀(从古未有一一禁之者)。再说了,一般抽鸦片的都是一些愚昧的无业游民(愚贱无职事之流)和无足轻重的普通老百姓(不足轻重之辈),只要官员、士兵和士子们别沾这些就没什么大碍(无伤于政体)。只需规定如有违反,立即开除公职,其领导负有连带责任,这样就行了。”
最厉害的是下面这句:
“我们大清国人口众多,又不搞计划生育,即使因为抽大烟死几个人,也绝不会影响国家人口的可持续增长(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户口之虞)。”
够狠吧。
死人都是小事,那什么才是大事?
捂紧钱袋子,防止白银外流才是重中之重(而岁竭中国之脂膏,则不可不大为之防)。
然后阐述了对鸦片贸易的看法:
“恢复以前对鸦片的贸易政策,按药材纳税,且交易时只能用鸦片换取我国的土特产。任何白银一律不能从海关流出,一经发现销毁鸦片,没收白银。据此办理就能根本上阻止白银外流。”
另外,在另一封奏章里建议道光,批准在内地种植罂粟。为了方便道光理解,奏折的作者还举了个例子:
“明朝由菲律宾(吕宋)引进的淡巴菰(就是烟草),最开始人们在吸食的时候也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食者欲眩),可后来经过我国人民的种植改良,之前的不良发应竟然都消失了(食之亦竟无损于人)。那么在内地种植罂粟,也会将鸦片的不良作用清除掉(既无大害)。况且国产鸦片越多,进口鸦片也就越少,这样不用禁止,进口的鸦片慢慢的就消失了(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这是对外的,还有对内的:
“农民可以在晚稻收割后,种植罂粟,而罂粟在二三月份时就开花结果了,将果实取下后,接着就可以种植早稻。这样既不影响地方生产(无碍于地方),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收入(大有益于农夫),何乐而不为。”
“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办,那么大清国的税收增加了,白银不外流了,国库充实了,天下太平了,农民的生活富裕了。”
综上所述,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压根就没必要禁烟!
这两篇奏章的作者就是许乃济,时任太常寺少卿。他的这套理论,在历史上被称为“弛禁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