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冬季大棚菜(1/2)
“你们且听我讲个故事如何?”
两人面面相觑,在这个节骨眼上,裴二公子竟然要讲故事,把他们给整懵了,但还是点头同意。
“百年前远在东方万里之外,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名曰汉国。其王武帝特喜爱骏马,一日邻国匈奴送汉武帝一匹宝马,那是一种世界级的名马——汗血宝驹,此马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十分珍贵,只有西方的大宛国才有。武帝见了之后是十分喜欢,他想把此马引入自己的国家,来增强骑兵的作战能力,于是派人不远千里去大宛国购买。
谁曾想大宛王听说汉武帝觊觎自己国家的骏马,心里十分不悦,于是愤怒的拒绝了。汉使臣无功而返,回去禀告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的愤怒,认为大宛国轻视了汉国,若不解决大宛,就会被西方各国所嘲笑。于是他派了六万铁骑不远万里去攻打大宛,大宛国因此而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不得已放弃了抵抗,被迫杀了大宛王,打开城门向汉国求和,不仅无偿赠送千匹宝马,而且还把太子作为人质送在了汉国。”
两人虽很认真听完,但还是不解其中之意。他们不知道二公子说这个故事与这地上的红薯有何关系。
看到两人不解的表情,裴南季又解释道:“我们所种的东西叫红薯,就是去年烤着让你们吃的那个东西。”
“二公子,这个你不是之前解释过了吗?”郑呈一摸了摸脑袋,疑惑的问道。
“你且听二公子说完。”蒋玉和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拉了一把郑呈一。
“的确之前跟你们说过,但你们却不知红薯这个东西适应性极强,任何土壤都可种植,就连那不毛之地的沙地都能种植,产量还很高,并且红薯的根、茎,甚至叶子都可吃,可想而知它的价值有多么的宝贵。”
“目前我们在寒冬之季种植出了它,这意味着一年之中可收获两茬。虽违反了自然规律,但也让它变成了比那宝马更加珍贵的东西,宝马尚且只是战骑,而红薯却能赈灾救荒,救人性命。”
“哈哈……那真的太好了,太好了!没想到这小东西,尽然有如此大的价值,我老郑家可算是为国效力了。”郑呈一大笑了起来,他是个粗线条,他才不管什么宝马、黑马,他只知道二公子说这红薯种成了,士兵们终于可以不用忍饥挨饿了。
蒋玉和却是听出了裴南季的意思:“二公子的担忧不无道理,的确若红薯种成了,其价值远在宝马之上,可能会引来他国觊觎,从而酿成战祸,甚至亡国。但如今疆域战火四起,又遇干旱之年,收成甚微,百姓已是食不果腹,饿死街头。边疆战士更是以杂草、树皮为食,若再不想办法,照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长时间的,最后结果一样也会走上亡国之路。”
裴南季点了点头,蒋玉和说的的确有道理,自己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想让他们两个明白其中的利弊,再来决定是否去扩种,如今答案已经出来,就没有必要再去纠结以后带来的结果了。
当初种植红薯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裴家,与南峪国的兴衰并无半点关系,若他不是生在裴家,大概会置身事外,不会影响历史的正常运转。
“二位,我再次强调此事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除了我们之外不再能有其他人知道,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能告知。你们两个一定要管理好此地,严格按照我之前安排的去做,浇水、上粪,尤其温度一刻都不可耽搁。我且回去想想如何开展后续的扩建工作,并想办法禀报朝堂,取得官家同意。”
蒋玉和和郑呈一连忙点头答应,他们两个如今已经把裴二公子视为神明一般的人物,尚且不论那如今传的大街小巷的诗词,就能在这大冬季种出让士兵吃饱的东西,已经是一大壮举了,试问天下谁人能有此等本事。
蒋玉和心里更加钦佩裴南季了,刚才那一番话,让他见识了二公子的远见卓识。通过这几年来的接触,完全颠覆了他以前对二公子的认知,睿智、沉稳、清晰……这才是真正的裴南季。越接触越感觉,他就像一块隐藏在尘土里的璞玉,待你逐渐抹去边上的尘埃,才会惊叹其光彩斑斓,耀眼夺目。
回去的路上,裴南季忧喜交加,一方面父亲和大哥担心的粮食问题初步有了眉头,当初母亲看到裴槊来信后,整日彻夜难眠,忧心忡忡。后来于母亲口中得知,军中可用粮草不足半年,而国库余粮已是捉襟见肘,无法再给他们提供了。
珩鄢国也似乎知道了此事,故意扰而不攻,就等着他们粮草断了的那天,裴南季隐隐感觉,开春三月之后正是播种之季,很可能珩鄢国将发起总攻。
于是他决定用这无意中得到的红薯,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但此计划并未告诉母亲,在没有彻底成功之前,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另一方面他在想如何去筹借银两进行扩种,当初建设这么一个种植的场地,就花了百两银子,还是他自己编了个谎言,问家里要了点,剩余的是他连哄带骗让武陵城那两个一起鬼混的富二代凑出来的。
虽然自己前期是摸着石头过河,花了不少冤枉钱,但怎么说后边建设一个场地保守得七十两银子,假设建设一百个这样的场地,少说也得七、八千银两,这可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还有最让他担忧便是皇家赵启那边,自己曾记得古代其实早有“大棚菜”之说,《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但是时间不长就被一个叫召信臣的大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为由弹劾而停。
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曾描述过大棚种植的反季蔬菜,唐朝的陈元寿发明了火坑温室种植冬季蔬菜之法,他驱使百姓种植反季蔬菜,向李世民邀功。但没想到开明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没有接受此事,反而还把陈元寿的官职罢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