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脉之前(2/2)
做好万全之准备,朝议之时方可有的放矢,借众人之智慧完善你军略的不足,同时,也是为天子明志,有必取之决心。
且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即便你军略无双,也需在天子眼下,这场仗,你是为百姓而打,为秦国而打,更是为天子而打。
最后巡营,便是让我嚣龙军军心可用,如此方有万胜之师。”
稍微顿了一顿,白鸿兴开口道:“今后的每一次沙盘推演,我都会将你视作与我同级的对手,不留余力,如此你能学到多少,便全看你自己的领悟了。”
也许对战争的天赋已经刻进了白氏的血脉之中,虽然白业从未在与武安侯的对峙中取胜,甚至罕少能在武安侯的手中抵抗超过半月之数。
但武安侯也不得不承认,若只领千军厮杀,现在的白业必定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即便是率万军之众,他也很难在保全全军战力的情况下轻取敌营。
这本白业时常品读的《兵道百解》,便是他在开始做沙盘推演不久后于藏书阁之中发现的。
书中上中下三篇分别记录了秦、楚、景三国的著名战役,并述以详尽的分析以及应对之法。
............
缓缓地合上了《兵道百解》,白业抬眼扫过墙边的秦历,盘算着距离自己开脉还有多少时日。
白业其实早早便到了可以开脉的年纪,父亲也早早备下了地元丹以待白业服用。
虽然白业并未存有非天元丹不开脉的心思,并且自信哪怕自己以地元丹开脉也不会逊色任何人,但也与父亲定下约定,若十三岁之时仍未有天元丹现于秦国,便以地元丹开脉修行。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白业的思绪,白业将目光转向门处。在他修习兵法课业的这段时间,倘若没有重要的事情,哪怕是母亲也不会前来打扰他用功。
“请进”,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小白业的声音中已经带有了一丝淡淡的为将者的威严。
武安侯白鸿兴一边推门而入一边说道:“今日散朝之时,陛下召我至章台宫说与我知--
‘镇獠军甘明言将军斩虎族真人于万妖之门,并保留了其完整道脉,因此不出半年便可有一枚天元大丹送至咸阳。朕听王西诩说,武安侯之子白业少有壮志,有出将入相之胆魄,且年未舞勺(古代男子13岁的叫法)。白家又是世代忠良,这枚天元丹便赐予白业了,武安侯回去好好准备白业的开脉仪式便可,朕期待再过四十年,我大秦能再出一位如武安侯一般的英雄人物。’”
“见过父亲大人”,白业先是直身而起,向父亲长长一揖,是为问安。而后盘坐在椅子上,眉眼间流露出少年独有的昂扬与锋芒:
“好算这两年的时光没有白等,再有半年,我也是一名超凡修士了,等下次见到王叔,我定要好好谢谢他才是。”
“叫什么王叔,叫王兄”白鸿兴瞪了白业一眼。
白鸿兴虽主导战争无数,周边诸小国也偷偷以杀星称之,但在平日中却是十分温和良善,与朝中很多同僚都有着不错的交情。
自从白鸿兴上次于武安侯府中失言的喊了一句白哥,这事第二天便被王西诩知晓了,散朝之后偏说要去白府看一眼白家的麒麟儿。
白鸿兴向来与他私交甚好,便也不疑有他。不曾想见面之后,王西诩一脸认真的走到他的面前说道:“白业称我一声叔叔,这叔叔不能白当,这有神临之前我所用的道玄宝衣一件,便赠与我白业侄儿当着见面礼吧。”
还不等白鸿兴道谢,王西诩话音一转道:“我这有先前偶然得来的安神玉一枚,听闻你曾称我白业侄儿一声白兄,那么论辈分我也要称你一声鸿兴侄儿,这块安神玉便当作为叔给你的见面礼如何?”
这场小小的闹剧如何收场的外人无从得知,只是从此以后,若是白鸿兴在场,白业便只能以王兄或先生称之。
天元开脉的事情已定,有心敲打敲打白业让他切勿自满的白鸿兴话题一转,说起了现世诸国中白业的同辈之人。
“我听闻远在东齐的重玄家嫡子名为重玄遵者,天生道脉,被号称“卦衍半世”的余北斗赞许为夺尽同辈风华,不知白小侯爷这风华被其夺去了几分啊?”
白业坦然一笑:“我自五岁起习剑学枪,从未有一丝懈怠。若我二人同龄,以凡胎战超凡,我不能为之;但若是两年之后,我二人同处内府外楼之境,这风华之名,我恐其不能当之。”
白鸿兴再问:“南楚左氏有名左光烈者,大楚淮国公左嚣称其身负左家荣光,业儿又以为如何呢?”
“那便等来日,我领嚣龙,他掌赤樱,在这河谷平原之上碰上一碰,便知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