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老师,我会拉二胡(1/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我们把时间线调到2007年。
六年一班教室里,陈国兴站在讲台上复习着六年来学习的课程。
讲台下,张木无聊的打着哈欠。
没错,张木来到了六年级,在今年的6月份,张木选择了跳级。
本来张木是准备循规蹈矩的一年一年升上去,直到谢老师经常讲起了她的大学。
她说:“当时那个学长会照顾人。”于是张木求教了黄玉,问她要怎么照顾人。
她说:“当时那个学长会打篮球。”于是张木天天下午放学在篮球场汗如雨下。
她说:“当时那个学长会作诗写词。”于是张木买了好几本诗词集。
她说:“当时那个学长......”
后来,张木明白了,照顾人、打篮球、作诗写词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关键点是学长。所以张木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跳级。
好了,我们在把时间调回现在。
讲台下的张木依然无神的望着窗外。突然,一根粉笔朝他飞了过来,张木头一偏就躲过了。随后陈国兴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你站起来。”
“哦。”张木背着手站起身来。
“你叫什么?”
“张木。”
“那个跳级的?”
“嗯。”
“别以为跳级就了不起,把柳继的《塞北归人》背一下。”
“君不见塞北风沙高山雪,三军冠勇武。
君不见平原草盛马儿肥,故人思乡切。
杀敌寇,复北地。
万人战死无人理,千军斗胜百姓兴。
平原草盛高山雪,将士望南归。”
“行,不错,这是五年级的内容,看来你也不是白跳级,希望你考试的时候也能像现在这样。但是,就算你学习好,上课也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坐下吧。”
“嗯,好的,陈老师。”
此时,下课铃声想起,陈国兴走出了教室。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对着六年一班的班主任说道:老李啊,你们班那个张木,你熟悉么?“
“也是今年才听说过的,怎么啦?”李思平说到。
“没什么大事,就是看他上课的时候开小差,问你一下。”陈国兴说道。
“要不,我们去问下小谢?她做了张木四年的班主任,应该对他很熟悉。”
“好,走。”说完,陈国兴和李思平就向着四年一班的班主任谢韵的办公室走了过去。
教室里,张木翻阅着他的诗集。前桌余军回过头来,说道:“张木,你学习很厉害么?”
“还行吧,就感觉这些都很简单。”张木淡淡的说道。
“那你数学怎么样啊?”
“略懂。”
“给我讲讲这道题怎么样?这是老李上次留下来的题目,我研究了好久,就是搞不懂。”
“拿来我看看。”
余军赶忙将题目递给了张木。
甲、乙两人同时从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45米,如果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0米,遇到乙后,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再向乙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知道甲和乙相遇为止,狗共行多少米?
张木撇了一眼题目,便拿出纸在上面写道:
120x[2000÷(45+55)],
=120x[2000÷100],
=120x20,
=2400(米);
答:狗共行了2400米.
“呐,答案。”张木把纸递给了余军。
“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就是乘20了?”
张木摇了摇头,说道:“你看从开始出发到甲和乙相遇为止,狗一直按每分钟行120米的速度在跑,只要求出甲乙两人相遇时用的时间,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即可求出狗共行的路程,据此解答。也就是说因为狗和甲是同时同向出发的,所以无论狗怎样跑,它用的时间是两人相遇时用的时间。”
“这样啊,你真棒,难怪你能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余军向张木比了下大拇指。
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张木便向余军挥了挥手说道:“行了,上课了,你也别拍马屁了。”说完,张木又拿出了自己的诗集。
此时,班主任李思平也走进了教室。走到讲台上,李思平说道:“同学们,这节呢,是班会课。今天我想说的是元旦的活动问题。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了,元旦活动本不该是你们该关心的事情。不过,校长说,这是你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所以,让每个班出个节目,参与一下。也最后放松一下在座的同学们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