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树头霜(1/2)
转眼之间,三位老人到黄泉乡快三年了,这三年来,村里如时钟般准确地向前走着,乡里统一要求种玉米便种玉米,要求种大豆就便大豆,村民们也如村头的老槐树般,默默地承受大自然给它的一切。
三位老人也习惯了村民里的生活,唐教授从一个严肃的学者,成了孩子喜欢的黄老师,他教孩子们学习数学,现在村上的都成为全家管帐的小能手;殷夫人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殷奶奶,她讲的故事常常让孩子忘记放学这件事,从村里的姓氏讲起,让村里的孩子在故事中学完了《百家姓》,然后是《三字经》;道士成了乡里有名的医生,甚至有县城里人慕名来请他看病,他还成了孩子们的武术教练,村里孩子个个都学会了太极拳。
黄泉乡也改名了,改成了黄全乡,那是陈县长来村里查检查工作时,道士帮他看好了多年的腰疾,道士便建议他把泉字改了,说改了名字对村里和县里都好,陈县长也觉得黄泉不好,回去就在县里开会帮黄泉乡改了名字,道士听到村子改名成功,长长地苏了一口气,仿佛解决心头的一大难题。
快七岁的黄思进成了三位老人的宝贝,这孩子虽然不喜欢说话,只喜欢和郝连仁一起玩耍,却是所有孩子中学得最好的。这些孩子有大有小,郝连仁是孩子中最大的,已经算五年级的学生了,而黄思进只有七岁不到,顶天算二年级的学生,可这小子居然能把五年级要学的内容都学会了。虽然他从不表现出来,还是被唐教授从郝连仁的作业中发现了端倪。自从发现黄思进能学会五年级的知识后,经常被开小灶。
唐教授尝试讲了些更深一点的知识,黄思进居然也能听懂,立即让唐教授欣喜若狂,开始将自己那些政治经济学常识讲给他听,黄思进也都是默默的听着。而殷夫人则喜欢把他单独带到自己的屋里,给他讲课,只是出来时别人问他讲了什么,黄思进却从来不说。因为他的辈份高,基本上是所有学生的叔,甚至还有几个要喊他做爷的,哪有人敢逼问;道士却对他不是很满意,因为他学拳学得最差,不过也不能怪他,毕竟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对《易经》倒是很在行,也就无话可说了。
郝连仁成了孩子头,十四岁的年纪,嘴上都长出细细的绒毛,身体也长得很结实,原来欺负他的孩子看到他都有点发憷。虽然平时不太说话,村里的孩子也有点怕他。不只是他个子高,长得壮,而且村长对他也很照顾,不再让他睡牛棚里,而在自家灶屋里边给靠着墙给他搭了个小房子,里面垒了个土床让他睡。平时也不在东家一顿西家一顿地打野食了,只在村长家里吃。郝连仁也知道感恩,他把照顾黄思进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偶尔还跑到山里去掏个鸟窝,逮个山鸡啥的给村长家改善伙食。村里好多人都说,黄村长是好人有好报。为这事,隔壁村还有人偷偷跑来瞧过,不知道心里想什么。不过黄村长也不在乎,就当多了个儿子养着,但郝连仁却坚持喊黄思进为叔,叫黄保国为爷。
七五年的秋天比以往显得不正常,或冷或热的,不过大伙也没太注意到,只有道士时常仰望天空发呆,两只手不停地掐算着,嘴里叨叨着什么。
晚上和唐教授各自躺在床上,喃喃地对唐教授说着:“老九,要下霜了,要下霜了。”
“秋天下霜不是很正常吗?”唐教授不解的问。
“这霜不一样呀,”道士长长叹了一口气,“你不信的,你不信的!”
“下霜我有啥不信的?”唐教授反问道,难道秋天不能下霜?
“这次不一样,这次不是霜呀!”
“不是霜?难道是下雪?”唐教授更加纳闷。
“这是树头霜,又叫树头孝,这是全国都在戴孝呀!”茅道士喃喃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说啥?”唐教授的声音一下子高了起来,连隔壁的殷夫人也被惊到了,“这么大的霜?我活了快六十年了也没见过呀。”“你说全国戴孝是什么意思?” 殷夫人一下子听到了重点。
“什么人去世能让全国戴教?”道士反问道?
“你可不能瞎说,也不怕……”唐教授有点转不弯? “你说的是最高……” 殷夫人大吃一惊,话说了一半再也不敢说下去了。
“不一定是最高的,过几天你们仔细瞧瞧霜吧。”道士叹息道。
大约过了一周,天气突然变冷,前一天还是秋老虎肆虐,第二日便让冷得让人伸不出手来,一场白霜一下子盖满了大地,房子上,树上都白了,向东边山上望去,整个山上像下了一场雪。
由于当天轮到唐教授做早饭,唐教授起来开门准备去灶屋时,突然一下子呆在了原地,死死地盯着地面上的霜,又抬着望向村口的老槐树,死死地盯着满树的白霜,仿佛他看得多了,就能用眼神把霜化成水似的。愣了一会,掉转回头跑到道士床边,一下子把道士的被子掀开,把道士从床上拉了起来。
“茅道,茅道(农村是批旱厕),真的下霜了,树上都白了,你快起来!”唐教授一着急,把茅道这个词都喊了出来。
茅道士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鞋都没穿就跑到了门口,探着头向外看。
“真是树头霜,真是树头霜。”道士嘴里呢喃着。
殷夫人也被这边的声音惊醒了,她快到七十岁了,身子不太好,听到唐教授说下霜下得树上都白了,立马想起了前几天道士说的话,也急急忙忙地起身穿衣走了出来。
满眼的白色,就像是夜刚下了一场雪。
“茅道,你说的真的会发生吗?”唐教授的言语里透着一股不自信。
道士见没其他人,两只手又飞快地掐了起来。“不利中有着有利,这事重了呀!”
“什么不利?什么有利?”殷夫人追问到。
“不利国家领导,有利黎民百姓呀。”道士回答着。
“到底是哪位?”唐教授仿佛突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乡野村夫。
“不是一位,可能是三位。此三位要归位了,也就是我说的不利。而有利而是新的领导要结束这场浩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