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元即位我是宋高宗(2/2)
“快,请起,您可是国公啊,怎么能给我跪下呢,快,请起。”
“谢殿下,臣有件事想问您。”
“你说,什么事。”
“殿下,您现在是要去应天府吗?”
“是啊,怎么了。”
“殿下,臣从陕州不远千里的赶到此处,就是为了给殿下保驾护航的,臣前几天听说,有些王爷可能要在半路截杀您,然后篡统大位,听完后,臣立马带上自己的千里马和三千骑兵来保护殿下,”
“刘国公,您有心了啊,您要是不说,本王还真不知道啊,本王以为太后让我即统大位,是所有人都同意呢,本王还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呢,看来其他的藩王也看中这九五至尊的大位了,国公您知道他们会在那里埋伏吗?”
“臣…不知道,但凭臣参想应该会有两处可能会有埋伏,您看。”
说完,不知道刘光世从哪里掏出一张羊皮纸,
“看,殿下,我们如今在济州,途中必然经过单州,还有虞城县,这两处必然有埋伏,我们与其去中埋伏,不如殿下咱们可以绕路,虽然路程远了些,但安全性确大了许多。”
“倒是也行,免去了大动干戈的阵仗,那国公,我们从哪绕啊?”
“殿下我们可以往南徐州,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如今也是殿下您管制的地方,不用担心埋伏,到往徐州之后,我们便可走淮南东路,顺着汴河一路小心的走,不日便到达南京。”
“好,就依国公之言,出发。”
说完,赵詬,刘光世就带着他们的大部队向徐州出发,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逃难者,赵詬看到后心中也有些难受,如果宋朝能平衡对待文武,也许就不会像今日一般了。
济州到徐州中的一处美景,微山湖,现在也是成了从南方运向前线物资的湖泊了,以前的美景也不知何时能变回原样。
一天就这过去了,终于到达了徐州,此时的徐州城高墙耸立,像是时时刻刻在迎接敌人一样,当然徐州也是北方通完南方的一处大门,打开了就可以去有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之称江南水乡。
“康王驾到,还不速速打开城门。”
刘光世对着城墙喊道。
“请劳烦殿下稍等,我这就去通报一下赵大人。”
那个守门兵说完,便迅速去通报。
“赵大人?国公,这位赵大人是我的国戚吗?”
赵詬有点小疑问,金人不是掳走了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多我皇室人员吗,如今这么容易就遇到一位姓赵的,难不成是一位隐世的?
“不是的殿下,赵大人是赵厉,是徐州张益村人,靖康元年,金军大举南侵,赵立因屡立战功,被先帝任为武畏都虞候、徐州刺史,听军中人说赵立以勇敢隶兵籍,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次作战,总是冲在前边,对临阵退却的人严惩不贷。
“哦?,原来如此,此人是个人才,能收到我麾下,本王必多一个左膀右臂啊!”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打开了,城门缓缓有一个身影,身影看似有股勇猛之气,那身影突然跪下,
“臣徐州刺史赵立参见康王殿下!让殿下久等了。”
“赵刺史,快快请起,你做的那些好事本王可是熟文耳目啊!”
刘光世此时露出疑问的表情,殿下不是刚才才问过我此人是谁吗,怎么就熟文耳目了?这难道就是殿下收人才的办法么。
“殿下,国公快咱们进我府上说。”
刺史府大堂内,赵詬、刘光世和赵厉,他们三人在此聊今天下大事,金人两次攻开封,原来繁华的开封城,已经成了尸横遍野的鬼城,开封当都城怕是不行了,现在必须找一个能进能北伐,退能南下屯兵的地方,刘光世,赵厉听到这里,两人都觉得杭州、南京是个不错的地方,而且还有长江天谴,进退都可以,但赵詬听到后连忙摇摇头,杭州、南京是江南地区,虽然富饶美丽,但只是偏安一隅之地,当年吴王孙权守着这地方,没有向中原地区进入一步,
赵詬觉得徐州此处不错,此地交通发达,漕运也还可以,而且这里是军事要地,经过数百年的变化,已经可以跟都城做比较了,刘光世、赵厉二人觉得此地也行,就默默的点点了头,赵詬决定先去应天府登基之后在回徐州,建都!
四月二十二日,赵詬和刘光世,去往应天府,赵厉坚守徐州,先到了宿州相城,歇息了许久,便接着赶路去了,不远处有一小座山峰,听说是汉代汉高祖的起义之地,被汉文帝封为“汉兴之地”,叫“砀山”。赵詬心想,此地是单州归管的地方,不可久留,万一迟则生变,
“荣国公,我们家点速吧,此地是单州归管的地方,虽然是边界但万一有意外,那就麻烦了。”
“好,殿下,臣这就告诉他们,弟兄们,这里是单州之地,此处可能会有埋伏,咱们要加急赶路咯!”
行路过程本来没有太远,但这行走的感觉跟跋山涉水似的,行走三步,看一步,也许是怕那所说埋伏吧。
二十四日,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到了应天府,赵詬、刘光世等人露出了笑容,妈的终于到了,我可没有骑过这么久的马,早知道还是做马车了,不装13了,我自己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赵詬在心里暗骂。到了应天府之后,刘光世便让赵詬先去鸿庆宫祭祖,赵詬默默的点点了头,确实,登基必须先祭拜祖宗,不祭拜先祖就登基,有点像篡位。
鸿庆宫内,赵詬进这宫第一眼就看到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画像,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居中,赵詬朝拜三圣殿御容。
二十六日,张邦昌从开封城赶到应天府来,听说张邦昌被金人强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张邦昌看到赵詬后跪地痛哭,
“殿下,臣死罪啊!”
赵詬看到这样,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慰问抚恤他。把张邦昌打发走后,赵詬就要去南京城南门外幸山“中兴坛”举行登基大典,赵詬再去城南门的时候,看到了应天学院,如今的四大书院之首,已经没有原来的繁华了,不知何时能重回原来的那宋朝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啊!
在城南门外,赵詬看到了幸山筑坛,心中有股莫名激动,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当皇帝吧,激动是难免的。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詬于南京应天府登中兴坛受宝,载于祀典,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但赵詬想到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叫南宋,改名“季宋”,延继我大宋王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