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士(1/2)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杀掉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至此西周灭亡
历史向前的同时,有一种意识开始觉醒,天命降于周王被证明不过只是一种假象,“受命于天”这王室最后的遮羞布在世人面前被撕下,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开始有仁人志士去思考一个问题,天是什么,道是什么
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是谁先在思考中,自我的意识世界接触到阿卡夏之书,通过历史的记录,能推断出,掌握了超越当时大众认知的人们,以家学的形式,将这些知识不断传承和扩散,成为士族
最先被世人所认知到士族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
士族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门阀世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几大世家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各朝代中表面上居于权力顶峰的“王”更迭不断,但士族的影响力从未间断
士族除了在明面上影响着华夏历史的进程,在历史记录之外,士族最核心的精英,作为秘密结社“河洛学社”而隐匿于史官的视野之外
华夏文明在历史周期中完成了四次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着“河洛”的影子,第一次转变是商周之变,“河洛”最初的普世主义理想开始出现
第二次转变是周秦之变,让中原从分封割据状态进入了大一统的局面,“河洛”的影响力再次扩大
第三次是唐宋之变,当“河洛”的影响力已经覆盖于社会每个角落,大隐隐于市,华夏的社会结构从豪族社会进入到平民社会,自此中原再无长期的分裂,大一统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进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