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蜂窝煤(2/2)
“太感谢了,还送这么多,赶紧洗手喝点水。”说着,他让蓝改香端一盆水,好给齐向红洗手。很快,蓝改香就从灶房里端出了一个红色的塑料盆,里面有少半盆温水。放下盆子后,蓝改香又立马拿来了半塑料盒洗衣粉,放在了塑料盆的旁边。
齐向红洗完手后,父亲便要掏钱。不过,蓝改香抢到了父亲的前头,边掏钱边说:“多钱?”
齐向红说:“一块儿煤是一毛二,八百块一共是九十六块钱,给九十五就行了,刚开始不为挣钱,就是为了拉买主。”
蓝改香拿出了九十五块钱,递给了双手已经洗得十分干净的齐向红,就在递钱的一瞬间,甚至不到一秒钟,蓝改香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地碰到了齐向红的右手食指,蓝改香觉得就在那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她好像碰到了尚有余温的香烟烟头……
就在齐向红装上钱准备出大门时,母亲推着自行车进门了,车子的后椅上绑着一个小笼,笼里面放着蒜苗和菠菜,笼旁还别着一把铁铲铲儿。
“姨,回来啦,煤都卸好了。”
“煤咋样啊,耐烧吗?可不敢弄得烂煤,让人白花钱。”
齐向红无奈地笑了笑,说:“姨,你放心,俺这煤耐烧,试一下就知道啦!”
齐向红走出大门后,拿着摇把子使劲儿摇着了柴油发动机,蹦蹦车又发出了聒人的“叭叭”声,声音由近及远,慢慢地消失在了那条通向西韩路的东西向公路上。
母亲把菜笼放下后,很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这个送煤的咋是个‘河南担’!”
蓝改香听后,无奈地笑了笑说:“妈,你咋老爱把人家河南人叫‘河南担’呢?难听得很。”
“咱这儿人不都这么叫吗?就是你奶在时也是这么叫的。不过,在河南人跟前,咱可不这样叫,这都是关了门的叫法。”
蓝改香不再和母亲争辨了,她转身端着小方桌上那杯已经快放凉了的开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在她记事以来,经常能听到村里人管河南人叫“河南担”,她总感觉这不是个啥好词,也就从来没有说过。在她印象中,河南人很可怜,也能吃苦,她的童年里还保留着许多有关河南人的记忆。
小时候,蓝改香晚上经常和爷爷奶奶睡在一起,她喜欢睡在奶奶的大炕上,更喜欢听奶奶给她讲旧社会的故事。从奶奶那里,她知道了“民国十八年年馑”的惨景,也知道了奶奶小时候缠脚的痛苦经历,还知道奶奶有个弟弟被国民党抓到陕北后就再也没回来的事情。
在蓝改香的印象中,河南人在村里要饭的那些场景历历在目,至今令她无法忘怀。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蓝改香正好身上出水痘,就没有去学校。她的奶奶早早就起来了,踮着小脚去前面的灶房里烧开水。没过多久,她在炕上听到了门外发出了木棍敲打地面的“咚咚”声,声音非常沉闷。蓝改香感到很好奇,就趴在窗子上看,只见奶奶从灶房里出来,打开了前门,面前出现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白布袋。看到奶奶,那个老汉带着哭腔,拉长声音说:“老嫂子,可怜,可怜,给一把包谷,麸子也行,可怜,可怜。”
“等一下,不要走。”奶奶大声对那个老汉说着。
奶奶转身向后院走来,很快就走进了房子,从墙上挂着的一个馍笼里拿出了一个像砖头一样的四方块儿锅盔,对蓝改香说:“来了个要饭的,是个‘河南担’,我想给他一块儿锅盔,奶就见不得可怜人。”
蓝改香趴在窗子上看到,那个老汉接住奶奶递给他的锅盔后,不住地点头作揖,深色的脸上露出了好像永远都消失不了的笑容。
一个礼拜后,那个老汉再次来到了奶奶的门口。那天,馍笼里只剩下了一个白馍和一个黑馍,奶奶拿出来一个黑馍,可不到三秒钟,她又放下黑馍,拿起了白馍,轻轻地把白馍掰成大小相同的两半儿;接着,她又拿出来黑馍,同样掰成了两半儿。于是,奶奶左手拿着一半白馍,右手拿着一半黑馍,同时递给了要饭的河南老汉。与上次一样,老汉接住馍后,依然不住地点头作揖。在蓝改香的记忆中,这个老汉来过七八次,每一次奶奶都会给他一些吃的,不像村里有些人,见了老汉过来就让人家老汉滚远。
想到这些,蓝改香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想起了奶奶给那个河南老汉锅盔时的身影,想起了奶奶的脸贴在她脸上时那种糙糙的凉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