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鸡兔同笼(1/2)
晋朝!
并非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而是在不同世界盛极一时的晋朝,疆域比之唐时的中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瑾年总算从贴身侍卫口中了解到了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
晋朝的皇姓是朱!
这是他了解到的另一个重要信息。
他朱瑾年,也是实实在在的皇室宗亲,虽然不是直系亲属,身体里多多少少流淌着皇族的血液。
老父亲朱纲,也是位实实在在的爵爷,虽然比不得公侯,却也仅次于公侯,因封地在西乡,而称“西乡伯”。
此时的晋朝,一世而已,到第二世时已经出了乱子。
老皇帝驾崩,太子殿下顺理成章继承王位,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尸体已经悬在大明殿高粱上,凉的不能再凉。
这都是北襄王的手笔。
东城之变,是御史大人写在史书上的名称。
康帝管不住御史的嘴,他也能猜到他在史书里有多不堪,但这些对他来说,远不及手握皇权的快|感。
朱纲的抉择很对,他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北襄王这边,甚至是发动这场政变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次变革并不顺利。
朱纲他们杀进东城的时候,太子早有准备,部署骑兵堵在进宫的必经之路上。
最令老朱头疼的是,他这次进宫掏空了府上的兵马,谁料居然被人偷了家。
幸亏他的好大儿没有出事,不然他就是得到再大的功劳,也追悔莫及。
朱纲怎么想的,朱瑾年不知道,但是他现在脑袋真的很大。
“你是说,我在皇城有不少仇家?”
朱瑾年懵了。
“对。”
与朱瑾年交谈的正是三箭救他小命的白衣男子,此人名叫洪城,是西乡伯安排保护他的贴身侍卫。
朱纲觉得政变事大,抽空了府上所有能打架的,连洪城都没留下,这才致使朱瑾年陷入险境。
一想到这个,朱瑾年就对便宜老爹没好感,挺大块头,没点脑子!要是把洪城留在他身边,他至于到现在胳膊还淤青吗?
胳膊上的淤青还是不如心里的淤青。
朱瑾年很烦闷,只因为洪城告诉他,原来的‘他’在皇城是个纯粹的书呆子,性格刚正不阿,从不给人留面子,仗着腹中墨水多,好几次在公共场合博了同龄人的颜面,最重要的还都不是些简单角色。
“有丞相的嫡子、御史的小儿子、靖王最疼爱的女儿……”
听着洪城一个个细数,朱瑾年面如死灰。
不过还好都是读书人,只是学术上的过节,要是武学上的,那他迟早得被人打死,就他这三脚猫的功夫,都不够丢人现眼的。
挨打是小事,最难堪的是得罪的这些个个大佬,挨了打都不知道找谁说理去。
正想着,院子里传来了少年清朗的喊声。
“朱瑾年,给小爷出来,上次你丢给小爷的题目小爷我算出来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朱瑾年一屁|股坐在地上,问洪城:“我爹呢?”
“老爷回宫复命了。”
“咱家谁都可以随便进后院的?”朱瑾年又问。
洪城笑了笑,说道:“咱家这规矩是少爷您定的,您说过,凡来与你讨论学术的官宦子弟,不必通报。”
朱瑾年长出口气,造孽啊!
想都不用想,找上门的肯定不是个简单角色,他现在对之前的‘他’没有一点好感了:你了不起,你清高!你仗着学识渊博卖弄文采,你让我这个脑袋比肚子还空的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
还是硬着头皮接待了来客。
当朱瑾年一脸贱笑着打开门迎接客人的时候,客人却看都没看他一眼,径直走进他的房间。
朱瑾年尴尬的挠挠头,向洪城抛出了疑问的眼神。
洪城附在朱瑾年耳旁说道:“这是丞相的小儿子胡璟辙。”
朱瑾年点点头,立马换上一副很市侩的姿态迎上去,说道:“哎呀呀,原来是胡公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胡璟辙立马退出三米远,一脸恶寒的盯着他,满脸防备,不知道朱瑾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