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婉灵将计就计,仇复住进周家(2/2)
“你和王政希,着实有些可惜。“
婉灵沉默不语,她与政希,又岂只是可惜这么简单。
尚书台中,王政希与西蜀使臣相对而坐,身后一干众臣陪坐两侧。空气中除了两人宏亮的嗓音外,就只剩下了呼吸声。
谈判进入焦灼状态,室内气息凝重,众臣暗自咽着口水,侧目凝视中央谈判桌前的两人。
“建宁城本就是我西蜀领土,早年被你们夺了过去,现在我们要回来,天经地义!”
使臣一改之前的猥琐面目,在谈判桌上振振有词。王政希简直不敢相认,眼前的这个唾沫星横飞的霸道使臣,会是之前的那个猥琐小丑。
“天经地义?谁告诉你我们占了建宁城,就要乖乖还给你们的?是你们的灵士大军不济,打不过我们天火神水,还有脸在这里说天经地义?春秋无义战!大争之世,实力使然!你们若是不服,尽管来战,只是不知道又要白白葬送多少西蜀男儿的性命,来为建宁城砌墙。”
“什么灵士大军,你血口喷人!”
“怎么,使臣大人忘记了,太子殿下送给您的那罐蛊虫?”
“蛊虫?什么蛊虫,我没见过!”使臣咽了一口唾沫,开始有些局促。
“哎呀,使臣大人翻脸真是比翻书还快。这么快就忘记了那些可爱的虫子?您还曾跪在太子殿下面前认错,嚷嚷着说什么蛊虫危险,不要轻易靠近。那神态,可全然不像现在这般威武更猛哦。”
“放肆!此等阴诡毒虫,你们竟然用来加害一国使臣,就不怕我西蜀大军再犯边境吗?”
使臣听王丞相提起那个陶瓮里的东西,就恶心的不行,气得起身一手掌拍在桌上。
“哈哈哈......使臣大人,您认识一个叫慕容寒的术士吗?这是在他身上发现的,您要不要拿回去给贵国皇帝看下,据说是用来控制那些灵士的,或许慕容皇室中有人认得此物。”
王政希让人端上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个小巧的银制铃铛。那日亲眼看着慕容寒被烧成灰后,便衣们在他的衣帽间找到的。
“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铃铛而已,还说能控制什么灵士,简直是天方夜谭。”
见对方抵死不认,又没有确着的证据,王政希也不好一直揪着不放。
“那这京城的瘟疫,您又作何解释?我们有理由怀疑是你们在尸体上下毒,导致城中瘟疫扩散。而西蜀大军好巧不巧,偏在京城瘟疫肆虐时,举兵东进,这招瞒天过海用得真是好哇!”
“哼,那是你们自己没有处理好尸体,才招致瘟疫,这也能怪到我们头上来,当真是笑话。”
“看来今天是谈不下去了,既然如此,那就改日再谈吧。告辞!”
西蜀使臣幸灾乐祸地离开了尚书台。王政希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闷。
大批灵士在战斗中被销毁,除了一个银铃,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西蜀扰乱唐宛国这个事实。而西蜀大军之所以能再次出动,皆是因为朝中出了内奸,贸然以此向西蜀使臣施压,很容易被人反咬一口,嘲笑朝中君臣不和。
虽然很不想,但政希不得不又把这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婉灵和她的斥候便衣队身上。
自从婉灵被封为东宫女侍,政希每次见到她,内心都极为不爽,也不愿意与婉灵过多交谈。太子似乎察觉出了他的微妙变化,没有强行解释,只是背着婉灵,私下将所知道的消息告诉政希,为两国谈判提供支持。
就这样谈谈停停地,拖延了一个多月,双方都未曾就建宁城的归属一事达成一致。王令史这只老狐狸,最近又没了动静,太子觉得有必要制造点机会,好引蛇出洞。于是太子便把目光,放在了九月的秋猎活动上。
在西蜀的一片深山竹林中,云雾缭绕,四周群山环抱。平静的湖面上,一位老者,身披蓑笠,手持鱼竿,独坐垂钓。
身后的草芦旁,一名武者持剑走到老者身后,恭敬行礼道:“大人,臣等一切准备就绪,您何时下令?”
“再等等,刚收到王奇山的密信,说要在九月秋猎上,对太子和周家下手。我们正好趁此机会,举兵进宫。”
“末将领命!”
慕容绝虽然退隐,但他在军中威望极高,被尊奉为国师。既然皇室软弱,不肯言战,慕容绝干脆暗中起兵,逼小皇帝退位,由自己来执掌大权。
隐居的这段时间,慕容绝白天在湖上钓鱼,掩人耳目。晚上在山洞密室内,联络朝中亲信,密谋造反。
慕容皇朝到了这一代,几近凋零。皇室成员不思进取,固守一隅。连年宫廷内斗,能够存活下来的继承人少之又少。现任的皇帝是个不到18岁的年轻人,懦弱不堪,成天躲在女人身后,任人摆布。
慕容绝本来想要扶持自己的徒弟慕容寒做皇帝的,结果他花费了数十年精力培养的最佳继承人,就这样死在了异国他乡,且尸骨无存,这令慕容绝心痛不已。
他不忍眼见着蜀国江山拱手他人,不惜以蛊毒夜鸦苦心经营多年。即便没了慕容寒,他也要把自己送上至尊宝座。只有这样,他才能尽全国之力,灭掉唐宛这个宿敌。
不过老国师也没忘记,拉上北边的燕国一起下手。在自己成功继位之后,就会秘密与北燕达成交易,两国同时出兵。由北燕进攻若江沿线,蜀国派兵进攻建宁城,两军兵峰直指江陵城下。
隐居期间,慕容绝还炼制了一枚可以扩大灵鬼威力的密器。这是蜀国最后一张底牌了,不到万不得已,慕容绝不会轻易示人,就连手下亲信,也不曾得知。
再过三填,就该到秋猎的日子了。
斥候便衣提前散步出太子于象山狩猎的消息,果然引起了王令史的注意,并拿到了其一手策划的详情。根据获取的情报,婉灵与太子殿下商讨出了种种对策,以应对王令史的设计。
“猎宫远离皇宫,人员出入繁杂,不便强行控制。臣建议殿下与臣一同狩猎,臣派斥候便衣化妆成禁军将士,跟随保护殿下,防止对方在狩猎期间动手。”
“没问题,本宫对你的手下有绝对的信心。”
“另外,还要注意狩猎期间的吃穿用度,所有饮食供应,必须全部经韦公公检验无误后,方可放心食用。”
“请周大人放心,老奴一定仔细检查。”
“再有,就是对参加此次狩猎人员的辨别,不知殿下可有方案?”
“这个本宫考虑过了,以犒赏周家为名义,将狩猎所得作为奖赏。参与人员除了本宫的家眷之外,剩下的都是周家族人。他王奇山想要混进猎宫,其实并不难,本宫的太子妃就出自王家,王妃方面就交给韦公公派人盯着。”
“好,那臣就等着殿下的信号,一旦发现有人投毒,即刻搜查王家,他们应该来不及毁灭证据。”
“不,不着急,可以等本宫狩猎结束之后,再下令搜查。如果途中发现对方下毒就马上抓人,本宫担心这条蛇太狡猾,抓不住他的尾巴,手一滑,让他给跑了。”
“也好,那就依殿下旨意,暂不打草惊蛇,待这条蛇彻底入瓮时,再行收网。”
“本宫有种预感,此事会成为搅动京城风云的开端,而且不会是几个月、几个人这么简单,有可能会持续很久、牵扯甚广。”
“殿下,此事必然祸及王氏满门及朝中众臣。是留是弃,还望殿下早做决断。”
太子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子,被她的杀伐决断所震撼。都说‘慈不带兵’,而碗灵眼神中透出的却不是这个年纪不该有的那种淡定。
“你觉得是留是弃?”
“于国而言,王家的做法一旦公之于众,必然人神共愤,到那时,即使是陛下,也保不住王家。于私而言,为人为臣,王令史都可谓是反面典范,不能轻易姑息养奸。否则日后大权旁落,殿下确有把握能够仁慈悲悯,放王家一条生路吗?”
太子没有回答,他心里是赞同婉灵的这个看法的。要想进一步巩固皇权威势,一个王家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在太子眼中,无足轻重的还有其他世家大族,比如眼前的这个红人:周家。
江陵城中,风云渐起。世人的命运何去何从,无从知晓。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平静中,等待命运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