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不上心的少年郎(2/2)
“呵呵,各门派有各门派的叫法,并不是统一的,像我们青山宗便把第一个境界叫做知明境,像神州地区的宗门也会将其称为练气期,虽然各门各派的叫法不同,但是其根本是一样的,只要是头脑清明,凝聚气海可与天地灵气生出感应,能将天地灵气引入体内气府,便算是走上了长生路了。”
唐斌笑眯眯的说道,显然心情很好:“修行者第一个气府出现在哪里是天生的,不能更改,若是出现在任督二脉的穴位上,那吸收灵气的速度就会快上许多,若是出现在其他窍穴上,自然就会慢一点,这也是天赋好与不好的最根本原因,王逸啊,虽然你的天赋就是上佳,但是切莫因此就懈怠修行,须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王逸重重点了点头:“我一定不会辜负仙师大人的期望。”
唐斌笑呵呵的说道:“以后叫我唐师就好,不用叫仙师大人,显得生分。”
王濯清听着二人的对话,既没有在意,也没有去深思,只是觉得有些无聊,他习惯性的伸手摸向腰间,只是那里空无一物,他这才想起,原来那把剑和酒壶都被一位故人拿了去。
“有机会,得把酒壶拿回来,不过应该没机会了。”
王濯清自言自语道。
唐斌回头间恰巧看见王濯清伸手摸腰间的动作,喃喃自语道:“原来是位酒鬼少年郎。”
三人就这样一路向青山深处走去,唐斌选的道路都远离城镇,一路跋山涉水,王逸虽然年纪轻轻,可是毕竟是从小生活在农村里,对于走山路一事早已轻车熟路,所以也不曾叫苦。
王濯清更是一路如履平地,连一身白衣都不曾沾染丝毫尘埃,还是白的耀眼,让唐斌觉得吃惊不已,明明王濯清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人,不该如此出尘才是。
虽然路上也有意询问王濯清,但是依旧是毫无头绪,这个少年实在是太过沉默寡言,无论自己如何问,少年都是沉默不语毫不理睬,只是偶尔摸摸王逸的脑袋。
自己总不能对着一个普通少年出手试探深浅,那实在是太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只是王濯清一路上的所作所为,无论是止步观景还是夜里休息,虽然都和平常人一样,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浩然之气,名士风流,唐斌知道,若不是从小生活在富贵家庭,从小接触儒家文化,是绝对孕育不出这样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质,既是钟灵疏秀,更需要从小的耳濡目染才有。
想来王濯清应该是临安京都的某位大人物的后辈,又或者是哪座书院的弟子学生。
不过王濯清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唐斌也算不上太过在意,毕
(本章未完,请翻页)
竟一旦走上长生道,任你是皇子殿下还是王侯之种,都需要抛之脑后一心求道,以后也只会有一个身份,修士。
这一日,三人走在一片竹林间,阳光透过竹叶间隙洒在三人肩头,王逸虽然没有开口,可是额头的汗水和浓重的呼吸声都在证明,他有些累了,王逸终究只是个孩子,不管再如何吃得苦,连续几日赶路依旧是有些吃力,所以唐斌便决定稍作休息再接着赶路。
唐斌带着王逸找了一块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王濯清站在不远处似乎在看什么,有些出神。
唐斌走了过去,开口说道:“听王逸说,你最擅长的事情是切断?何为切断?”
王濯清并不答话,依旧目不转睛的看着什么。
唐斌顺着王濯清的眼神看过去,空无一物,不知少年在看什么。
“大哥哥说世间万物,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有其薄弱之处,切断便是找出这些薄弱之处,然后一剑将其切断。”
王逸见王濯清不答话,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便替王濯清回答道,年纪轻轻便已学会了审时度势。
唐斌听着这个回答,十分吃惊,他猛然想起,自己曾在青山宗某本藏书上见过这句话,虽然书上写的远比王逸说的要深奥得多,但是其根本意思便是如此,这句话无疑是一针见血。
“你如何得知?”
唐斌仔细看向白衣少年,好似要将少年看穿一般,当王濯清与唐斌对视之时,唐斌又是无比惊讶,那双极是好看的眸子深邃而不见底,竟让唐斌生出一丝苍天在上的感觉。
王濯清不再看向唐斌,缓缓说道:“不必在意我的过往,你看的没错,对于修行,现在的我的确算不上有天赋。”
王濯清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不过你算是给青山宗做了一件好事,不过你不必知道是什么事。”
唐斌眉头紧锁,他觉得眼前这个少年实在太过奇怪,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突然他竟是笑了起来,因为他自己都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我不管你以前的身份如何,又有什么机缘,踏上长生路后,便要忘却前尘一心向道,且不可懒惰。”
王濯清不再答话,三人便又沉默了下来。
休息片刻之后,三人继续赶路,又是两日之后,在唐斌的带领下,三人穿过一片大雾,眼前视野骤然清明。
映入眼帘的是无数座青峰,有的秀美至极,有的高耸险峻,甚至还有山峰如水面一般光滑,竟能映照出人的面容,而峰顶之上,又有炊烟袅袅。
“这里就是青山宗了。”
唐斌伸手指向连绵青山,对着王逸笑道。
王逸那里见过这般景色,顿时惊叹连连,可当他看向王濯清时,只见王濯清似乎对这世间难得一见的景色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还伸手遮住嘴巴,打了一个哈欠?
唐斌见状也不恼,一路行来,他已经习惯了王濯清万事不索于怀的态度,他带着二人一路顺着青石道走去,又走了一炷香时间,便看见一座石门。
石门和世间普通石门一般无二,只是上面布满了青苔,告诉世人它已在此屹立了很多年。
石门上方刻着东涯阁三个字,临近石门,唐斌重重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王逸,王濯清,以后你们就要在此修行,证大道求长生。”
王逸也显得有些激动,重重的点了点头,王濯清依旧是神情漠然,只是脑海中想起了很久以前另外一名老者也曾对自己说过这句话,只是不是在这座石门前,身边的也不是王逸。
“南边的山门叫什么名字来着,算了,记不起了。”
王濯清心中想道,并不言语。
而石门内摆着一张石桌,桌上摆着一些笔砚与纸张,一名白发老者坐在那里打盹,隐约有鼾声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