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首战告捷(2/2)
“下午不去了,得去采购点东西,你得帮我,我自己一个人带不了,有了这些东西,咱们完全可以直接在现场制作,就不用再这么费劲的带来带去了。”
听古一鸣这么说,赵春惠才安静下来,终于不再催古一鸣去配饮料了,可是却也不让古一鸣进屋,说什么也要现在就去买东西。
古一鸣被赵春惠缠得没办法,只能苦着脸说:“忙了大半天了,怎么也得先让我吃口饭吧,肚子都饿扁了。”
“啊,对对对,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饿了。赶紧的,开门,我下点面条,吃完了咱们好赶紧去买东西。”
娘俩简简单单的煮了点面条。虽然刚刚二人都说饿了,可是心里装着事的他们,却是没吃多少,只是象征性的一人吃了一碗,然后就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娘俩先是来到了供销社,买了两个双灶眼的液化气灶,又买了四个熬汤用的大铁桶,两个75升的,两个95升的,这样,就可以直接在海边烧水,不用来回跑了。
又买了八个50公斤的大塑料桶,就是腌咸菜用的那种,因为不能有异味,古一鸣只能花大价钱买新的。
付钱的时候,古一鸣整整掏出去220元,看的赵春惠直嘬牙花子。
出了供销社,二人又去液化气站买了两瓶液化气,连带着瓶子的押金,又花出去40元。
回到家后,古一鸣又去村大队的广播站,通过广播站询问谁家有排车要卖。
很快,他又以15元一辆的价格,买了两辆排车,再次花了30元。
忙完这一切后,二人才能稳稳当当的坐在家里算算账。
这一算账,可把赵春惠给心疼坏了,今天他们俩一共卖了465.2元,可就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就花出去将近300。
古一鸣不得不安慰赵春惠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的越充分,以后才不至于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不然总像今天这样,那得少赚多少钱啊。”
赵春惠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时无法接受这种花钱速度而已。
可能是今天太兴奋了,赵春惠脸上的笑是一刻也没停过。晚上古志军回到家的时候,看着赵春惠那翘着的嘴角,心里不停的犯着嘀咕:难道是私房钱被发现了?结果晚上古志军连酒都没有喝,早早的就躺下睡了。
古志军睡了,可是其他人却没有睡,他们用撕下来的课本粘了一堆纸袋子,又用古一鸣从赵宝田那里拿来的称中药用的小秤,把每个袋子里都装上了二两半的原料,除去第一天用掉的,最后整整装了920包,分给赵春惠420包,古一鸣拿走了500包,并且古一鸣一再的嘱咐赵春惠,小桶一桶加15包,大桶一桶加19包。
要是换做平时,古一鸣敢这么和她啰嗦,她早就不干了。可是今天赵春惠却像是转了性,她很认真的记下了古一鸣叮嘱的一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给古一鸣听,直到古一鸣都有些不耐烦了,她才作罢。
等忙完这一切的时候,一看表,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累了一天的古一鸣,脑袋沾到枕头就睡着了,梦里,他还在卖着饮料,而且那队伍排的长长的,一直排到了海里,很多肯人踏着海浪,遥遥的望着他,都盼望着队伍能快点……
第二天,古一鸣早早的就爬了起来,他把排车的两个把手别在了二八大杠货架上的两个铁框上,并用绳子捆好,又把昨天采购的那些东西放到排车上,用绳子固定好,在确认东西不会掉下来后,他就和赵春惠分别出发了。
到了摊位处,古一鸣先是把灶台之类的东西塞到铁皮柜子里锁好,然后就拉着排车带着大桶去附近的村庄了,在他的计划里,还是从附近找水更方便实惠些。
古一鸣刚一进村子就碰到了一个如同黑铁塔般的青年,他足有一米八多的身高,上身穿着跨栏背心,露在外面的皮肤晒的黝黑发亮,双臂粗壮,肩背处的几条肌肉十分明显,力量感十足。
上前一番交谈,古一鸣了解到,这个青年叫赵大鹏,26岁,5月份刚刚退伍,领了一笔退伍津贴后,就回到老家务农了。
“鹏哥,我想买几车水。”
“这东西还用买吗,家家都有井,帮你弄几车也没多长时间。”当听说古一鸣想要买水的时候,赵大鹏乐了,一口白牙和黑亮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可是任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朴实无华的青年,居然是从西南的丛林战场上活着回来的侦察兵。
“鹏哥,我用的多,而且最好是能帮我送,所以这个钱还是必须要花的,您看看,咱这个村里谁家能抽空帮我送一下,一车水我给1块钱,一天差不多能用个三四车吧。而且到了晚上,我的排车也得放咱村里,总来回拉也不方便。”
“这样啊,反正我刚回来,也没什么事,地里的活暂时也用不上我,钱不钱的就算了,一天也就三四趟,就当过去陪你坐坐了,和你聊天挺开心的。”
或许是军人的直爽,赵大鹏死活不提要钱的事,古一鸣也没办法,他只能先记着,等忙完后,找个机会把这些钱给赵大鹏的父母,总不能叫人家做白工不是。
“鹏哥,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了,就在海边的岗亭旁边。”告诉赵大鹏摊位的位置后,古一鸣便回去做开工前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