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千里大逃杀(2/2)
那边与他共谋大计的八位长老没通知他,所存的心思很是歹毒。
无非是他们在长孙于亭手里讨不了好,把自己当作替死鬼,用以阻碍长孙于亭追击的步伐,自己为了保命一定会底牌尽出,多拖延一刻,他们八人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至于说长孙于亭能在这段时间内,将开启护山大阵的八位长老全宰了,他是不信的。
长孙于亭挥手间收起妻儿的尸体,抓起地上的古怪兵器,没去管那群慌不择路的乌合之众,右脚猛然跺下,青石碎裂,以他为圆心踏出一个烟尘四起的圆截面,直奔那位见到他的古怪兵器就溜之大吉的大衍宫长老。
这些人都是一些心机深沉之辈,通过一些不起眼的细微事态变化,就可以推测出最后的结果是否能如愿,从善如流。
大衍宫这份基业经过两百年的养晦扩张,实在太大了,早在百年前长孙于亭离开大衍宫时,大衍宫便成了这天萃星上当之无愧的群龙之首,不是称霸东西南北中一方,而是八方来朝。
大衍宫每一位长老每年收到的“朝贡”,堪比下面那些自成一派的大宗宗主,加上自己手脚勤快的额外收入,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那位长老临死前为保命丢出的玄龟甲,以及爬满周身要害的金丝铠,都是在成为大衍宫长老之后,利用大衍宫这个庞然大物狐假虎威,从某些藏宝自珍的中小势力和湖泽野修身上搜刮而来。
与同级敌手捉对厮杀,一件玄龟甲就足以抵挡半炷香的时间,听起来很短,其实这点时间足够他们修行之人准备两个大杀招,或者远遁千万里之外,可以实现逃杀自由!
却被长孙于亭一击破去三道防御,几乎命丧当场,与其说他们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利用大衍宫狐假虎威,其实是背靠长孙于亭这棵大树,好乘凉。
没了长孙于亭的大衍宫,虽然依旧是天萃星的巨无霸,但就不会那么令人敬畏,其余宗门受不了大衍宫某些长老的敲骨吸髓,可以群起而攻之。
但只要长孙于亭一日无碍,他们便只能在心里动动这点歪心思,而不敢付诸实践。
毕竟长孙于亭若是死战,催动气机自爆肉身,一宗之主保命手段尽出,也不能幸免于难,而若是长孙于亭不管大衍宫众人一心活命,无人有把握能留下他。
而逃出生天的长孙于亭,睚眦必报,接下来就轮到各大围攻宗门惶惶不可终日,一旦落单,也许就是一桩灭门惨案。
这些明朗局势,几位牵头起事的大衍宫长老又如何不知,可人心易变,有些念头一旦萌发,就如破土而出的幼苗,在周围人的推波助澜下凶猛生长,万年老二的名头不怎么好听。
且一旦等长孙于亭的儿子成长到足以匹敌他们这些老家伙,接手大衍宫,他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新人上位,一般都会扶植自己的心腹亲信,换掉老一辈的旧血液,因为年纪和资历压不住老一辈人,扶植的心腹是他们的后世子孙还好,而若是像长孙于亭这般四处游历结交,他们这些为大衍宫流血汗,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追随者,就会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被一脚踢出局。
念及于此,大长老就暗中谋划,如何才能有惊无险的取而代之,这件事已经谋划了近四十年,逼迫那几位长孙于亭的铁杆拥护者不得不离开大衍宫,只能让被逼离开的人觉得是彼此间的私人恩怨,而不能让人察觉到他的谋逆之心,就得好好精打细算。
……
一道绵延千里的天堑之内
一位手持古怪兵器的俊朗青年缓步慢行,一路追到这里,气息突然消失,应该是躲在某个犄角旮旯里隐藏气息,自己灵识全开,竟然毫无察觉,估计是某种可以遮蔽灵识探索的宝器。
长孙于亭闭上眼睛,双手握住手里的古怪兵器,竖直立在身前,灵气灌注其中,待手中的古怪兵器通体泛起一层微光,长孙于亭睁开眼,放开双手,失去力道支撑的古怪兵器并没有掉落在地,反而是慢慢腾空,立于长孙于亭的头顶三丈处,开始转圈圈。
轮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到后来,肉眼看去,那根古怪兵器似乎静止不动,其实是它轮转的速度超过了肉眼可辨的极限,天堑两端,两道裹挟着碎石土屑的巨大灵气龙卷犹如出海怒龙,从天堑两头向立于中央的长孙于亭暴虐袭来,一路摧枯拉朽,天堑两边不断有碎裂的巨石滚落。
长孙于亭的眼中突然精芒四射,伸手召回头顶轮转的古怪兵器,散去了两道犹如怒龙出海的灵气风暴,手里的古怪兵器高举过肩,而后对着某处经过灵气龙卷肆虐,却毫发无伤的石壁,像扔标枪一般猛然掷出手里的兵器。
完好无缺的石壁中间突然有一块人形石头剥离,露出了一个惊慌失措的人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