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连翘(2/2)
石破天惊!潘枫看看他的脸,确认不是在开玩笑,但还是被逗笑了“也可以叫鱼鳞吧,乌龟才有甲。你家不是在漳河边上么,没吃过鱼?”
“你别笑,我们村里没吃过鱼的多了。”一脸郑重地解释“我们村离河很远,也没有人到农村去卖鱼,没吃过鱼很正常,村里老辈人都没吃过鱼”。
填饱肚子的学生们精力无处发泄,用勺子敲打着饭盆饭盒,跺着脚在宿舍楼走廊里穿行,自以为有锣鼓队的风范,招来一阵阵怒骂。
宿管是几个老头轮流值班,但晚上值班的总是老连。老连顺便向学生们售卖方便面、榨菜、火腿肠,有一种方便面用了繁体字,老连认不清,便告诉学生新到“方便肉”。此梗广为流传,给他送货的中年妇女每次都在传达室外扯着嗓子喊“老连,方便肉来——咧”。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辅导员是四年一贯制。潘枫的辅导员是个30岁出头的年轻女教师,清瘦小巧。在军训结束后的年级会上,表情严肃告诫刚入校的新生:“你们谈恋爱我不反对,但绝对不能发生关系。一经发现,学校的处理就是开除。记住了,开——除!”
据老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讲,有的男辅导员风格迥然不同,年龄和学生也差不多少,时间长了一起喝酒打牌,混得就象哥们儿一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新生报到季是各类社团招兵买马的黄金季,花花绿绿的海报贴满每个宿舍楼门口的宣传栏。刚从紧张的高考中拼搏出来的大一新生,发展个人爱好的兴趣爆棚,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蜂蝶赴花一般涌入各个团体。
潘枫参加了日神文学社的报名宣讲会。在校团委活动室里坐满四五十名大学生,一个眼镜男登台,他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卷发,身材瘦削,满脸络腮胡,声音却出人意料地柔和。
“在古老的东方,一轮红日跃然海上。海上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女神,她的声音象天籁般动听,她的眼睛照亮了我们头顶的云和脚下的路,是的,她就是我们的缪斯。各位学弟学妹,欢迎你们来到日神文学社。我是畜牧系的方文正,鄙人现任日神文学社的社长。”
旁边有人小声跟上一句“兽医系的”,引发了小规模的笑声。
一位被邀请的当地诗人念了他的作品,诗人又瘦又高,一件不大合体的西服象是挂在身上。接下来就是签名售书和报名环节。潘枫和方文正约好隔天去宿舍请教。
校园东西长,南北窄。东西向有两条主干道,高程相差数米,道旁种植许多高大的树木,绿地里培育了各类花草。校园北侧有一条河,隔河是公园和动物园。住在河边的宿舍,晚上能听到老虎大功率发动机般的喘吼,还有悠长哀怨的狼嚎。
一字楼向北,穿过两座女生宿舍楼,分别是女东楼、女西楼,潘枫不理解,一座大学为什么总起如此直白的名字,显得特别没文化。一字楼是男生宿舍楼,缘于这座楼是超长的一字形,男生住也就罢了。女生楼怎么也不起个名呢,比如《红楼梦》里的潇湘馆、蘅芜院。
穿过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向右前方斜穿过一个下沉式花园,再走过另外一条主干道,就到了方文正所在的五号宿舍楼。敲门没人应,里面轰笑声一片,开门看到烟雾缭绕如同火灾现场。窗边的桌子上,四个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打拱猪,旁边有几个人观战,输家要用嘴把黑桃q从牌堆里拱出来,还得发出哼哼声,赢家和输家都乐不可支。
方文正独自躺在靠门口的下铺看一本挺厚的书,没看清书名。潘枫作了自我介绍,他满脸疲倦的样子,也没有很热情,坐起身来从枕头边掏出烟盒示意潘枫自己拿,潘枫连忙摆手表示不会抽烟。
“好习惯,别学。”他自顾自点上烟,“平时喜欢哪方面的文字?”
“从小就爱看书,5、6岁就开始看小说了,算个文学爱好者吧。学着写写小散文、小诗歌什么的,但没有发表过。”
他表示理解地笑笑“慢慢来,到大学利用好图书馆,多看各方面的书,多动笔。没什么捷径,就是多看多写。”
潘枫表示想学写诗,方文正说喜欢写时评,对诗歌不是很熟悉。让潘枫多背诵一些古典诗词。潘枫心想这个我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又说外国诗人的作品一定找经典译本,诗歌这种东西,翻译不好就完全失去味道了。
方文正说下周六文学社搞活动,如果有时间就提前到会场帮忙张罗一下,潘枫非常肯定地表示一定到。告辞时潘枫夸他的胡子有艺术家气质,方文正摸摸下巴,叹口气说:“我不是这个本意,就是懒得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