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2)
书名《观荷录》,很多人初看对此不解。
“观”即为“看”,“荷”意为“虚”,“观荷”又可言为“看虚”。
什么是虚?《韩非子》一书中所讲“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而我们今日所讲的“虚”常常与“实”相对,代指那些“亦真亦假”的事物。
“观荷看虚”就是意指观世间杂事,了异端奇缘。而绝非是某些人所引申的“日常瞎掰”之意(笑)。
作者七岁时,某日在庭院中戏耍观云,只见得天中云彩一时作龙虎状,一时又若大鹏隼鹰,一刻犹若仙人出行,一刻又忽若狂风柳叶般变幻多姿……
父因事离家,行前我与其言及此事,父笑骂:“痴儿勿要复言!”
我不服,又同他讲了一遍此事……随即他便抄起家中晾衣杆将我苦揍了一顿,三天没下地。
……
幼时,我便酷爱玄学之事,自行遍观书籍,偷看晦涩文字。
又善听村头邻里间的奇闻异事,上到九十岁大爷,下至五岁孩童无不津津乐道。
但奈何本人资质愚钝,许久也未从其中得到些许收获,遂外出求学研读外语。
自十岁往后,又陆续十五年有余,修得俄语、日语、韩语、德语等等外语科目。
后有一日工作时突觉乏味难耐,遂又辞去工作整日在家待业。
直到有一日居家内中午小憩,忽听耳旁仙乐阵阵,丝竹声起,人声鼎沸,顿感机缘来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