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算命术的起源(二)(1/2)
”力说:“一个人的寿天穷通,贵贱贫富,正是我力所能及的。
”命听了随即反驳道:“彭祖的智慧不及尧舜,而活了八百岁。颜回的才华超出众人,可寿只三十二岁。
孔老夫子的德不比诸侯来得差,却在陈、蔡等国遭了难。
商纣王的行够不上仁人,但坐上了帝王的宝座。
吴国贤公子季札没能在吴国做上官,坏蛋田恒却篡了齐国的政。
商朝忠臣叔齐和伯夷饿死在首阳山,鲁国权臣季氏的钱又远远超过了贤士展禽。
假如说你力能发挥作用,又为什么要让彭祖长寿颜回夭折,孔子困厄纣王登基,季札低贱田恒高升,伯夷叔齐展禽贫困而季氏富贵呢?
”力被命一驳,楞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按照你的说法,我虽然对世间事物没有功劳,可社会上搞得这般模样,你又为什么不出来制止呢?
”命从容回答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得听凭他们自己去变化,长寿的长寿,夭折的夭折,困厄的困厄,通达的通达,贵的贵,贱的贱,富的富,穷的穷,又难道是我所能够改变的吗?”
通过这段风趣的对话,列子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世界上种种不合情理的事,都不是人力所能够解决的,因为在命运安排面前,人力原是很渺小有限的。
此外,先秦诸子信命的还很多,而以儒家的势力为最大。这种思想发展到汉代,随着儒家学说的风行天下,儒家天命观的思想,就更深入人心了。
淮南王刘安认为,“仁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扬雄<法言>也说:“遇不遇,命也。
”有人向他问命,他说:“命是上天决定的,不是人为的。
人为的称不上命,上天决定的命是逃避不了的。”
王充是东汉著名学者,他不信鬼神,一生反对迷信,可是对于命运,他却坚决主张是客观存在着的。
他说:“凡人過偶(碰上好话)及遭累害(遭受灾祸),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天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
”在他所著<论衡一书的<命禄>、<气寿>、<幸偶>、<命义>、<无形>、<偶会>、<初禀》等篇章里,随时都可碰上对于命运的论述。
可见,人们对于命运的信仰,不只是后来算命家们故弄玄虚所捣的鬼,这里面还有一批大学问家的参与、坚信和鼓吹,可谓盘根错节,阵容坚强。
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上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不该飞黄腾达的反而飞黄腾达,不该久处人下的反而久处人下,不该富贵荣华的反而富贵荣华,不该穷困潦倒的反而穷困潦倒,以及自己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难以把握自己的生活、难以把握自己的生命等种种困惑,得不到使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因此便就很自然地信奉起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说教来。
而统治阶级为了坐稳他们的交椅,也乐于接受这一套,并且不择手段地加以推广利用。
从此以后,那些时运不济的达人,常常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乐天知命”的话来安慰自己,安于现状。
而那些想不通的,除了怨天尤人之外,只好自讨不服命的苦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