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徐州城内(四)(1/2)
俗话说得好,泥菩萨也有三分土性,何况是人呢。这李海山世代忠良,祖上曾官居一品,他本人也当过中书侍郎,妥妥的正二品官呐!如今给蔡京**挤兑得提前告老还乡,本来心里就不舒服,憋着一肚子气。好在他脾气好,想着退一步风平浪静,就在老家做一个富家翁,没事儿的时候看看书啊,下下棋呀,倒也乐得逍遥自在。
可没想到自从那项元镇到这徐州来任节度使之后,经常欺压百姓,他早就看不下去了。尤其是那个王霸,担任着这南门的守将,他更不是个东西,仗着与项元镇是拜把兄弟,有时竟然还抢男霸女,他府里的人出来买东西不给钱是常事儿。
街坊们是苦不堪言,有些人就来找李员外诉苦,请他去向节度使大人反映一下,让他把这个王寡毒调走,哪怕是叫他收敛些也好啊。
李海山还真就去找过项节度使,哪料到人家根本就不理这茬儿。他开始去的时候,项元镇还让人给他上茶,陪他说几句儿,后来干脆就推公务繁忙,见都不见他了。
把个李员外给气得,心说,要是我还在任的话,你项元镇见到我还得客客气气的,现在真是人走茶凉啊!要知道北宋时期是出了名的重文抑武,别看节度使是封疆大吏,手握兵权,但只是从二品,在
品级上还真不如李海山。
这段时间,李海山一直都是暗气暗憋。他也盼着哪天朝廷下旨,把项元镇调走就好了。没想到今天出了这档子事儿,这王霸摆明了就是来挑事儿的,说不定就是在觊觎他的家产呢!想到这儿他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王寡毒匪性不改,可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
梁山众英雄来的时候,李海山正为这事儿犯愁呢,所以武松会看到他愁眉不展。
刚才武松请他帮助梁山义军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有点动心了,只是想到祖上留下的家业,终究是有点舍不得抛弃,又想着自己已上了年岁,所以下不了决心。
可现在那个王霸是得寸进尺,步步相逼,李海山终于下定决心,心想我哪怕是抛家舍业,也总比窝囊死了好吧。
于是他站起身来,拱说道“各位英雄,请随我到后堂叙话。”
众人大喜,都跟着他来到后堂。
李海山吩咐家人摆上了茶水,又叫人把门窗关好了,派人在外面看着。
武松就问他“员外有何打算?”李海山说“老夫活到这一把年纪,今天就豁出去了。项元镇和王寡毒,有我没他们,有他们就没我。武都头,鲁提辖,你们说吧,让我干什么都行。”
武松笑道“员外不必紧张。我们请你帮忙,也不需要你动刀动枪。只请你叫一些人,到时候在城里各处放火,并散布消息,说梁山义军已经进城了,这就可以了。”
李海山听罢,松了一口气。他是文官,对这带兵打仗的事儿,简直一窍不通。要说让他上战场拿刀动枪的,他还真有点不敢。
武松问他能召集多少人,李员外想了一下,说“自己家里的仆从,家丁有几十人,本族里比较亲信的能找到几十个吧,还有还有一些朋友,邻里比较可靠的,还能凑上几十人,大概能有两百号吧。”
武松说道“这就够用了,那就烦请你和令公子在后天之前联络好他们,让他们尽量多准备柴草。你跟他们说,必须谨慎行事,不能走漏了半点儿风声。事成之后,尽皆有赏。”李海山一一领诺。
此时外面的客人已来了不少,其中有不少李员外的世交故友。李海山便先出去招呼客人了。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儿,此时已是快到晌午时分了。这时李员外亲自带着几个家仆送来了一大桌酒席,说是恐怕来宾当中混有朝廷的耳目,万一有人认出梁山各位英雄,那就麻烦了。众人都说老爷子想得周到。
李海山陪众人饮了几杯,便出去陪客了。事情到现在已经有了眉目,大家便开怀畅饮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