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无矢之箭(1/2)
第十节无矢之箭
楚召云,字孟长,并州晋阳以西上郡人士,他的祖上原是楚国的贵族后裔,汉武帝时期收复了河朔地区后,汉武帝听从大臣主父偃的建议修建了朔方城,设立了朔方郡。并从南方移民数十万屯驻,楚召云的祖上便是那个时候从楚地来迁徙到并州的。
楚召云的先祖其实本不姓楚,只是为了纪念故乡才改名为楚,他们这一族人原本最早是居住在朔方城内的,后来匈奴在汉武帝以及汉和帝的不断征伐之下,在公元前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公元前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rì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
后rì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这支南匈奴部便和汉族人混居于并州,并与汉族人广泛通婚渐渐的融入了华夏的血脉之中,而楚召云的先祖们正是揉入了匈奴血统的华夏族人,他们不但耕种也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牧马和养马的本领。
公元前216年,曹cāo拘留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单于,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北一带。三国归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命北部师的刘渊(匈奴人,汉朝赐姓为刘)为匈奴北部都尉。
公元318年成都王司马颖等诸侯王发动八王之乱的时候,刘渊的儿子刘聪乘机自立为王,但是仅仅过了三年之后羊玄之就命大将军邓玥联合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聪及其家族,但是此时原本的朔方城已经被毁楚召云的父亲楚坦便带着族人一路向南迁移最终定居在上郡的一处名为施虞的地方定居了下来。
而之后朝廷虽然平息了八万之乱但是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匈奴贵族靳准便以疾风怒涛之势快速的整合了原来的匈奴部落建立了后南匈奴部,称自己是冒顿单于的后代自称莫徒单于。由于南匈奴对当初平叛刘聪时立了功,羊玄之顾忌朝廷需要休养生息不易在此时对匈奴轻启战端,也就默许了南匈奴的自立。
自立后的南匈奴却依然不断的南下袭扰,而楚坦及其族人所住的施虞便是首当其冲。因为不堪其扰楚坦便召集周围十多个村子的族长一起开会商议,众人最后决定派出族中的jīng壮去朝廷入伍,于是楚坦便命自己的长子楚召云率领周围村子的五百多青壮加入了晋军。
公元327年楚召云等人被分配到了负责dì dū安全的北营。楚召云身上有一半的匈奴血统,少时就孔武有力,长大后受高人指教并送给他一柄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名兵器天龙破城戟,他正是凭借手中的这柄天龙破城戟在北营之中轻易的就得到都统一职。
而一年后也就是公元328年chūn,莫徒单于向羊玄之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就在羊玄之还在考虑要不要答应匈奴的和亲请求的时候,莫徒单于居然率领十万大军进攻了并州的州府晋阳,杀死晋阳太守,俘获并州刺史以此逼迫羊玄之答应和亲。
而就在这次匈奴的南侵之中,楚召云的父亲楚坦被一小股路过的匈奴兵所杀。当噩耗传到军营之后,楚召云悲愤交加便来拜见羊玄之,希望能够恳求羊玄之答应出兵讨伐匈奴,但是他的官职低微根本连丞相府的大门都进不去,不过楚召云却并不死心一个月连续来求见了七次,却均没有被许可,这一天他当他这个月第八次来求见羊玄之的时候正巧遇见羊玄之外出去。
屡次求见无门的楚召云便立时觉得这是一个唯一可以见到丞相本人的机会,于是他就抱着必死的决心闯了过来,但是最终的结局却令这位当世的豪杰最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禁在那里发起愣来了。
捏呆呆的矗立在那里半响之后楚召云这才纵身上马向着洛阳城外而去,离开了洛阳城北门楚召云急催胯下的坐骑,他必须在酉时一刻前(大约是现在时间下午五点半)赶回北营。
北营在洛阳城北约六十里外,楚召云自幼便是在马背上长大了骑术极为jīng湛,他胯下的坐骑虽然称不上什么名驹,但是也远比中原地区的大多数马匹神骏的多,在他的极力的催促下他的坐骑四蹄迈开如同风驰电掣一般向着北营的方向疾驰而去。
楚召云催动坐骑向前疾驰了大约半个多时辰后终于见到前方有一处杏树林,见到了杏林后楚召云的心这才算是略微放下了一分。只要绕过这片杏树林便可以见到北营的营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