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壮游 (十)(1/2)
“泗水是个好地方。敦厚、朴实的乡风,使人受益良多,真不愧是孔子七十二弟子的故乡。我还要请诸兄讲讲孔门弟子的故事。”司马迁道。
“那我先来,我讲颜回。”
“我讲子贡。”
“如果司马兄不见笑,我来讲讲子路。”
十几位鲁中子弟席地而坐,开始叙述他们的生平事迹……讲到末了,一位鲁中青年高声说道:“孔子门徒中最为佼佼者,恐怕要推再传弟子孟轲,他同孔子虽相隔百年,一在春秋,一在战国,他却能继往开来,将儒学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孔子之学,似东海明珠,昆仑美玉。孟子将它擦得更光亮、琢磨得更完美。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更好的应验了孔子的仁。民是国之本,君王当为百姓,而不是让百姓供奉在九天之上,视之为神,三呼九叩,顶礼膜拜。百姓是国家主人,不应视作草芥、牛马、奴隶、贱民,任其驱使。孟子倡言,浩然之气,即天地正气,也是人心中的正义感,或曰恻隐之心、不平之意,由此正义,才有仁心。才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一位真正的君子。司马兄你说对吗?”不过还没等司马迁回答,接着他又滔滔不绝讲起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寒风阵阵,这群谒陵青年还在热情横溢地评论古今,直到黄昏,才各自归去。
冬天,泗水两岸铺了一层白雪,树枝上挂满‘白头霜’,寄住曲阜的司马迁,日日走访石室茅舍,记录泗上父老各种传闻,向藏书之家求阅竹简古书,甚至各地的碑文墓志,无不尽心考核,他的足迹遍及齐鲁,像一位攀上史料宝山的灵工巧匠,不知疲劳地开采、搜集。
三月司马迁向仲公辞行,动身去黄河。曲阜子弟,按照鲁人的风俗,送至郊外长亭,举杯告别。
马车沿峰山前进,曲阜愈来愈远。这处儒者故乡,它的宁静庭院,灰色城墙,朴实的乡风,虽有些陈旧,但千秋之后,人们依然会向往它悠然迴荡的历史弦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